高成本运作现危机 房产中介抱团“触网”

23.08.2015  18:03

  “房产是一个风口,互联网是一个风口,房产+互联网就是台风口。”58同城3月收购“二手房网络营销开创者”安居客时,其CEO姚劲波给员工写下如此话语。中介抱团“触网”,表明原本生存压力就十分巨大的二手房市场,眼下正上演依傍互联网的“生存激战”。

  在南京,驻扎着2000余家房产中介。不过,活得好的越来越少。上述抱团中介,共有500家门店,5000名经纪人,年交易总额超过500亿,即便如此,轻资产的互联网运作模式还是让这些沿袭高成本运作套路的中介,产生深深危机。

  中房联会长赵奎说,传统中介转型不是网上所说的线上、线下大战,而是线下联合起来发展线上业务,和网商渗透线下的模式进行市场化对决。

  对手的成长咄咄逼人。“4月26日正式上线,7月南京全市成交的9191套二手房中,4.5%的房源经过我们平台成交,成交排名在各大房产中介中已升到第三位。”搜房二手房电商集团总经理助理胡涓娟告诉记者,4.5%的绝对值看上去不高,但要知道,南京如今成交的二手房中,百分之五六十都是“手拉手”即买卖双方自己成交的,真正通过中介成交的最多占一半,而中介成交房源中30%又集中在排名前十的中介手里,典型的“僧多粥少”。而眼下排名第二的中介公司,此前花了3年时间才冲至前三。

  房地产中介行业已经历10多年的野蛮生长期。信息不对称、交易不规范以及佣金的高昂,都成为买卖双方弃中介而“手拉手”的原因。这也正是行业期待借助互联网变革的初衷。

  “租房零佣金,二手房交易只需买方付0.5%佣金”,搜房这一线上电商涉足线下二手房成交后,从佣金上就一举打破了生态平衡。在传统中介,买卖房屋的佣金则高达2.4%。

  “不菲的门店租金、水电费及人员工资等,让传统中介门店经营成本按0.5%-0.8%的速度逐年递增;自己没有端口,每年还要花费1000多万到二手房网站上发布房源信息。佣金是传统房产中介生存之本,这些都使得佣金难降。”曾长年在传统中介做市场负责人的胡涓娟深有体会。一脚踏进电商大门后,情况不一样了,有线上平台设立网络虚拟店铺,帮助客户匹配房源,线下带看,还有一批实体交易中心,方便客户就近签约等,线上线下融合。实体交易中心设在写字楼,租金低于传统中介门面房。这都让佣金大幅下调有了底气。

  “传统中介利润约20%-30%,但我们佣金收入中80%给经纪人、10%给门店经理、3%给大区总监,只有7%是利润,利润还必须要做到一定量后才能产生。”胡涓娟坦言。看来,低佣金确是吸客利器,但目前并非赚钱之本,那到底靠什么支撑?“衍生服务,比如成立二手房家装集团,客户买房后可以找我们装修,660元/平方米;金融公司可以提供全国范围内的贷款担保垫资服务;新房分销,帮助客户卖旧买新。

  显然,“互联网+”给房产中介行业注入新的思维,但同时,在借助线上平台开拓客源的同时,做的更是拉长盈利链条的文章。

  “0.5%的佣金对行业是极大冲击。而且电商涉及线下房产中介交易后,也从传统中介挖掘了大量人才。虽然目前统计看,南京二手房线上拓客占比才三成,但互联网正深刻地影响着行业,变革已经到来。”365二手房网主编文涛表示,最终谁能抢到房源、抢到客源、抢到经纪人,谁就是胜者。

  文涛说,二手房已渐渐占据房地产市场主导地位,“据我们粗略估算,眼下南京有10多万套二手房,按去年5万多套的成交量衡量,明显供过于求。必须创新。

  “2月链家地产收购德佑地产后,也开始着手整合线上线下优质资源。之前只能借别人的端口发布房源信息,现在与百度等合作建立自己的线上平台,网上客户成交量节节上升。”南京链家高级分析师尹筱沁说。

  但是,采访中多位业内人士更表示,APP开发推广是一项复杂的工程,现在市场上也在不断涌现建立在APP基础上的房产中介机构,平台本身很强大、推广也到位,但运营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有的甚至成了“花架子”,原因就在于并不能提供双方都需求的服务,体验感差。事实上,抱团“触网”的房产中介,未来盈利模式也并不明朗,接下来要做的功课肯定还有很多。

  “好比阿里和苏宁各自取长补短的合作,电商的长处和阿里一样在于网络平台,而我们的长处则在于有众多实体门店,好比苏宁的渠道资源,只不过目前的联盟只是凝聚,还不是交融。”南京仟佰间房产总经理王垒称。

  “购买二手房的多为年轻人,线上看房、线下交易,符合消费习惯。7月底我通过电商二手房平台购买王府大街一套二手房,佣金低很吸引人,后来发现交易流程透明、高效,交易后,网上房源立即撤销,不像传统中介,虚假房源信息不少。每进展到一步,都有短信或电话联系,消费体验真不一样。”在省中医院工作的一位购房人告诉记者。

  采访中,又传来外来中介抢滩消息,上海爱屋吉屋落户南京,亦亮出线上线下融合模式,租房零佣金、房屋交易1%佣金,房产中介的这场“生存战”还在升级。无论如何,在这一场互联网思维的行业较量中,希望能形成可持续性的房地产交易生态,让消费者最终受益。本报记者汪晓霞

编辑:圣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