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文化软实力转化成发展硬功夫 文化新经济精筑“姑苏之路”
10月31日,苏州金狮创艺文化产业园内,苏州历史文化名城发展集团副总经理计伟忙着向前来考察的企业介绍园区最新规划。今年5月,这个产业园在中国(深圳)文博会上成功挂牌“国家文化新经济开发标准试验基地”。
“这块‘国字头’招牌含金量非常高,经过层层筛选答辩,全国仅两家成功挂牌。”计伟介绍,对标新标准,产业园确定升级改造规划方案,短短数月就腾出5000多平方米空间载体,正从原来简单的房屋出租模式转变为提供IP再生研发、孵化、授权推广的全产业链服务。
金狮创艺文化产业园在全国先行先试,吹响了姑苏区发展文化新经济的号角。“文化新经济是以文化元素核心为内在驱动、以拉动文化消费为主要手段、以产业转型升级为最终目的的经济发展战略,也是姑苏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一次重大机遇。”苏州市委常委、姑苏区委书记黄爱军说,文化深厚是姑苏区的最大特色,用好这些宝贵文化资源,将文化优势转换成产业发展优势,关系到姑苏区的可持续发展。姑苏区将通过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真正把文化软实力转化成发展硬功夫,提升产业能级,让“苏州之核”的美誉实至名归。
姑苏区是全国首个也是唯一一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是苏州历史最悠久、人文积淀最深厚的中心城区。仅以区内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全区拥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74处,控保建筑252处,古桥、古井等古构筑物790处;沧浪亭、狮子林等8处园林和大运河5个核心点段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有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06项、各级非遗传承人49人。
近年来姑苏区一直探路,要把丰厚的文化资源要素积淀优势转化成发展优势,构建起特色产业体系。姑苏区把文创产业提升到战略主导地位,出台一系列政策助力产业发展,利用古城内原有老厂房相继打造了姑苏69阁、5166影视多媒体产业园、989文化产业园等文创载体,引进培育了“洛可可”“庞喜”等众多优质文创项目,推进实施了虎丘、桃花坞、渔家村等十多个重点文化产业项目。
“以前我们主要是持续做‘加法’,大踏步实现产业结构转型,文化产业取得长足发展。瞄准未来,要在产业规模和产业层次上取得突破,追求产业发展的‘乘法’效应,文化新经济就是我们找到的发展杠杆。”姑苏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朱建春说。
成为“国家文化新经济开发标准试验基地”没几天,姑苏区迎来北京萨博新经济发展咨询中心相关人员。双方共同成立“文化新经济发展研究中心”,这意味着,以“央地共建IP+共创育商能力”为核心基础的文化新经济发展模式在苏州开启。
文化新经济,究竟“新”在哪?“首先是业态新。”北京萨博新经济发展咨询中心主任吴华认为,文化新经济发展是通过文化元素创意创新,在传统文化和现代消费之间搭建桥梁,通过重塑、活化本地文化元素,为传统产业融入高附加值,推动产业新消费、新增长。姑苏古城内文化元素丰富,但文化业态比较传统、单一,呈现出“小”“散”“弱”的“单打独斗”状态。比如,以开发文化衍生品为主,利用程度和附加值低;现在则要创新业态,打造一个个具有吸引力和关注度高的“文化IP”,最终通过平台运作,将“注意力经济”整体汇入“姑苏区”这个最大的“文化IP”,集束释放市场潜力。
文化产业竞争激烈,抢滩“文化新经济”,迫切需要一批既掌握技艺又懂得市场开发的文化新人才。而姑苏区现有文化产业从业人员以传承人为主,他们有“绝活”却很难摸到市场“脉搏”。“苏州每一个文化元素都具有极大挖掘价值和开发利用潜力,但往往呈现出保护有余而创新不足或过度演绎的尴尬。”“嗜闲居”团扇工作室当家人李晶说。这位“85后”扎根姑苏数年,苦学团扇修复、制作技艺,如今在微博上拥有66万粉丝,刘雯、林志玲以及热播剧《如懿传》中的周迅都用过他制作的团扇。目前,姑苏区已制定针对性人才培养计划,要培育一批“李晶”。 10月中旬在苏州举办的第七届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上,“荷言旗袍”版权作品作为“姑苏IP”挖掘的成果,受到中外宾客一致好评。
把乏人问津的传统非遗打造成市场追逐的“爆款”,离不开资本“点金手”。姑苏区经科局副局长王晓军介绍,设立姑苏文化新经济发展基金,用于引导基金(种子基金)、姑苏文化新经济基础建设基金、股权并购基金、IP基金,实现以金融资本精确定位可塑项目,为潜质项目注入成长动力,为可造之才提供施展舞台。在政府引导之下,社会资本纷纷把目光投向姑苏区。今年8月,上市公司博信股份宣布落户姑苏区,设立文化产业投资基金。
“我们将逐步改变传统产业发展散点式开发的现状,将古城文化、城市生长历史、城市街巷肌理、居民生活方式等要素与产业发展统筹考虑,为文化新经济发展提供原始素材和协作平台。”姑苏区区长徐刚说。根据《2016-2020年姑苏区、保护区文化产业发展实施纲要》规划,姑苏区将以积极推进国家文化新经济开发标准试验区建设为目标,以独特文化元素和文化IP为核心驱动力,以文化创意为核心、文化资源为基本要素,建成文化新经济研究和运营体系,努力走出一条文化新经济大发展的“姑苏之路”。(陈雨薇 高 坡)
来源: 新华日报 转自: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