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懂行人”,浙江科技学院打造一流智慧校园网络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新ICT技术的蓬勃发展,ICT技术对各行各业的影响开始日趋明显。在作为人类知识高地的高等教育领域内,如何有效利用ICT技术全面建设智慧化、数字化校园,实现“校园无界,教学无界,管理无界”的数字校园运营模式,正受到越来越多教育部门、学校管理者的重视。其中就少不了浙江科技学院与“懂行人”华为携手同行的身影。
崇德尚用,求真创新。浙江科技学院是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入选高校、“浙江省国际化特色高校”建设单位。学校快速发展,目前已经成为一所具有硕士、学士学位授予权和外国留学生、港澳台学生招生权、特色鲜明的应用型省属本科高校。
近年来,浙江科技学院一直致力于打造智慧校园,探索基于数字技术的教学、科研、教育服务、校园管理新模式,从而推进基于大数据的教育治理方式整体变革,让大数据变成学校的基本生产力,在规范统一、互联互通、安全可信的前提下,实现全校“处处可学、随时可学”。
为了支撑学校各项业务的发展,浙江科技学院携手教育“懂行人”华为,积极开展学校信息化建设,在初步完成数字校园的平台建设上,实现了校级数据共享和统一身份认证。同时,浙江科技学院积极开展智慧校园规划和建设,促进学校从数字化向智慧化转变。但在数字化转型的路上,仍存在着以下挑战:
● 随着ICT技术的迅速发展,学校校园网的核心、汇聚、接入设备由于不能适应未来网络发展要求,难以完全满足业务承载的需要,亟需进行网络改造升级;
● 在数据打通方面,目前虽然已建设各种应用系统,但各系统间没有完全打通,在涉及到跨部门业务办事时,师生仍需按传统模式,办事效率低;比如新生入学,在登记手续窗口要填报各种信息,到缴费窗口时财务人员又要补录一遍各种信息,到宿舍入住环节,宿舍管理员还要再填一遍,由此带来诸多不便;
● 在网络联接方面,目前只覆盖了人的联接,而缺少物的联接,导致学校内的基于物联网的应用无法开展;教师、学生、资产等管理仍采用传统模式,管理效率低下,没有物联网等支持,无法实时获取资产状态,导致重要资产出现丢失或利用率低等问题;此外,现网的网络架构基于传统模式构建,导致学生教职工的跨区访问无法实现。
携手“懂行人”,
打造“多高快明省”一流智慧校园网络
为遵循分步实施的建设路径,浙江科技学院携手“懂行人”华为共同推进校园数字化转型,首期重在夯实基础,建设环节把与智慧学校相关基础设备设施用物联网技术进行联接,用大数据平台和数据集成服务进行数字化,形成数据底座并对外开放服务能力。后续,学校还将逐步对教研软件相关系统进行完善,最终实现学校管理和运营的完美融合。
其中,浙江科技学院首期智慧校园建设采用华为智慧校园网络解决方案以实现校园“多高快明省”一流智慧校园网建设,具体表现在:
● 多:第一,是指承载业务多,将学校的人、事、物接入网络进行统一管理,实现万物互联互通;提供多网(有线、无线、物联、4G/5G等)融合的网络联接服务;第二,覆盖地域广,由于采用SDN架构,支持业务随行,网随人动;全校师生不管在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接入校园网,都能享受到一致性的接入体验;第三,支持多终端合法认证接入。
● 高:一个是指高可靠,这套网络高度可靠和稳定,可靠性达到99.99%以上;二个是高安全,网络具备高度的防威胁攻击能力,确保不受到外部的任何攻击。
● 快:网络采取很高带宽来保障师生网络极速体验,核心层采用双核心交换机,骨干通过40GE接口与汇聚交换机互联,未来可根据需求扩展至100GE网络互联,满足业务的持续性发展需要。同时接入层全面升级至千兆到桌面,万兆上行至汇聚交换机。
● 明:在“懂行人”华为的助力下,浙江科技学院给整套网络安上了一双“明亮的眼睛”,确保学校网络运维、设备运行、各种终端接入等都能清晰可见,有效支撑校园设备综合管理。
● 省:网络运维既省时又省事。通过控制器获取全局网络信息,利用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算法,主动发现潜在网络问题并主动进行修复;实时监控管理网络设备及链路健康状态,从而不断优化网络,提升网络性能。
智慧校园是以借助新一代的物联网、云计算、泛在感知等新ICT技术,打造物联化、智能化、感知化的新型校园。而智慧校园建设是以满足学生个性发展为目标的,这是数字时代发展的需要。浙江科技学院仅仅抓住师生教学发展的需求,携手“懂行人”华为,在一期智慧校园建设中完成建管道、多接入、多通路等基础工作,有效地为后续校园智能运营平台建设夯实基础。未来,学校还将进一步投入更多资源深入智慧校园建设,构建“全联接、全感知、全智能”的智慧校园,真正实现“让求知跨越边界,培育多元人才”。
(责任编辑:欧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