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草春晖慈母心——盘点文艺作品里的“母亲”
母亲平凡如青苔,
庄严如晨曦,
柔如江南的水声,
坚如千年的寒玉,
举目时, 她是皓皓明月,
垂首时, 她是莽莽大地。
天底下最无私的人,也许就是母亲。她总是唯恐你难过,害怕你受伤;她总觉得给你得太少,想付出更多。哪怕时间飞逝,银丝爬上了她的发际,她也要用她那充满皱纹的手为你遮风挡雨。
千百年来,人们描绘出许多美好的母亲形象。在画里、在诗里、在传说里、在歌声里,关于母亲、母爱的赞歌数不胜数。在母亲节到来之际,就让我们一起回忆这些美好的画面和声音,感恩母爱的伟大。
诗里的母亲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唐朝诗人孟郊早年漂泊无依,一生贫困潦倒,直到五十岁时才得到了一个溧阳县尉的卑微之职,结束了长年的漂泊流离生活,便将母亲接来住。诗人饱尝了世态炎凉,此时愈觉亲情之可贵,于是写出这首感人至深的颂母之诗。
画里的母亲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著名画家罗中立继《父亲》之后创作了油画《春蚕》,他说这是《父亲》的姊妹篇,也可以叫做“母亲”。这件作品描绘的是传统中国农耕社会里男耕女织的分工,用“春蚕到死丝方尽”来表现一位母亲的形象,表达了艺术家对母亲的情感。
典故里的母亲
孟母三迁
《三字经》里说:"昔孟母,择邻处。"孟母三迁的故事,每个中国人都耳熟能详。
孟子的母亲,世人称她孟母。孟子小时候,居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孟子学了些祭拜之类的事,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他的母亲说:“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于是将家搬到集市旁,孟子学了些做买卖和屠杀的东西。母亲又想:“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又将家搬到学宫旁边。孟子学习会了在朝廷上鞠躬行礼及进退的礼节。孟母说:“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
安徒生童话《母亲的故事》
安徒生
《母亲的故事》讲述了一位纯朴、贫穷的母亲,死神夺去了她唯一的孩子,为了能够救回自己的孩子,她不惜忍受暴风雪的吹打,用自己的胸脯温暖快要冻死的荆棘,把—双最为明亮的眼睛交给湖泊,把美丽的黑发献给看门的老太婆,使自己换上了一头白发。她做出了自己能做的一切,只不过想要换回自己可怜孩子的生命。但现实是,即使母亲努力到极致,还是无法摆脱贫穷人民的宿命。
课本里的母亲
朱德《回忆我的母亲》
“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
《回忆我的母亲》,是朱德同志在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后,以极其悲痛的心情写的一篇回忆母亲的文章。文章曾入选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自读课本八年级下册《随鸟走天涯》。
戏曲里的母亲
《三娘教子》改编自明末清初戏曲家小说家李渔的《无声戏》中的一回。明代,儒生薛广,往镇江营业。家中有妻张氏,妾刘氏、王氏。刘氏生一子,乳名倚哥。又有老仆薛保。薛广在镇江,适遇同乡人,以白金五百两,托带回家。不料其人吞没白金,购一空棺,停厝荒郊,以为薛广灵柩,回乡报知张氏等,举室嚎啕,使薛保运回灵柩安葬。后家渐衰落,张、刘不能耐贫,先后改嫁。三娘王氏深鄙之,誓与薛保茹苦含辛,抚养倚哥,送之入学……
电影里的母亲
《漂亮妈妈》(《Breaking theSilence》)
由孙周导演,巩俐、管越 、施京明 、高炘主演。讲述了一个单亲家庭的母亲想把听力弱的儿子送进学校的故事。该片2000年2月13日上映以来,获得圈内人士的好评,并获夏威夷国际电影节“耐克铂克”奖最佳亚洲影片。
传说里的母亲节
母亲节最早出现在古希腊;而现代意义上的母亲节起源于美国,是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母亲节由安娜·贾维斯(1864-1948)发起,她终身未婚,一直陪伴在她母亲身边。
1905年母亲去世时,安娜悲痛欲绝。两年后,安娜和她的朋友开始写信给有影响的社会人士,向他们寻求支持,以便让母亲节成为一个法定的节日。安娜认为子女经常忽视对母亲的感情,她希望母亲节能够给人们提供一个机会注意到母亲为家庭的辛苦付出。
安娜贾维斯
1913年5月,美国众议院一致通过决议,号召总统以及内阁、参众两院和联邦政府的一切官员一律在母亲节佩戴白色石竹花。1914年,美国国会正式命名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为母亲节。
我们身边的母亲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也越来越觉得不再需要母亲。我们几乎不会对她说“我爱你”,和她之间的对话也几乎只剩下了“我回来了”、“我走了”这几句。
你的世界越来越大,而她的世界越来越小,小到你成了她的唯一。你笑,她也笑;你哭,她也哭;你眉头紧锁,她整夜睡不着觉。就像小时候你紧紧拉着她的衣角一样,她开始紧紧跟随你的脚步,生怕一步跟不上,你就走远了。
今年的5月10号是母亲节,是时候跟她说一句:“妈妈,我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