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节里说感恩:老人带孙成常态,孩子不知感激引人忧

26.11.2015  23:22

  交汇点讯 父母都有工作的孩子,多数由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带大,每天放学负责接送、做饭给孩子吃,吃穿冷暖,无微不至。11月26日,苏州沧浪街道吉庆社区组织的感恩节亲子活动上,孩子们却对老人们普遍态度冷淡,连给个拥抱都表现得不好意思。

   老人带孙”成常态,包办孙儿日常起居

  当天,吉庆社区邀请了社区里10位9至12岁的小学生各自带一位家长参加,现场,7名小朋友由头发花白的阿爹阿婆带着前来。活动设计的第一个环节内容是“在贺卡上写几句想对家长说的感激话语”,但几乎所有孩子都写的是“爸爸妈妈,我爱你们、你们辛苦了”之类,没人想到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在社工的提醒下,孩子们才又补上了对老人的感谢。

  “我劳心劳力,孩子却不当一回事。”看着孙子加上对自己说的话,身后姓赵的奶奶叹了一口气。赵奶奶的儿子是做服装生意的,经常要外出进货、送货,平时忙得人影都看不见,儿媳妇在百货商场上班,晚上要到9点多商场关门才能下班,回到家就10点左右了,根本顾不上给孩子做饭。“他们小夫妻也爱孩子,但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因为要照顾孙子,老两口还放弃了自己的兴趣爱好,把全部心思和精力都花在了孙子身上。老伴一大早就要买好孙子晚上想吃的菜,赵奶奶负责下午4点多钟准时去接孙子放学,“伺候”孙子吃完晚饭安顿好之后又开始给一家人做晚饭,晚上还要监督孩子做作业,直到儿子媳妇来接孩子回家,“任务”才算完成。

   娃娃不知感激,对老人任性发脾气

  到“拥抱陪同自己的家长”环节时,爸妈陪同的孩子都十分爽快,亲热地抱着爸妈撒娇,但老人带着的孩子,则显得非常局促,特别是男孩子十分腼腆。社工询问了孩子们,得到的回答是平时从来不抱爷爷奶奶的,现在要做这么亲密的动作有些不好意思。在社工的鼓励下,孩子们又逐一拥抱了家中的老人,很多阿爹阿婆都很惊喜和感动,因为这是孩子第一次这么主动亲近他们,还对他们说“谢谢”!

  看到此情此景,现场组织活动的社工小虞感触很深,她6岁的女儿今年上幼儿园大班,家里的四位老人平时都是围着孩子转。在小虞怀孕的时候,公婆特意卖掉了原来的住房,搬到小虞夫妻的小区门对门居住,小虞的父母也都搬来与小虞夫妻同住,照顾这一家三口的起居饮食。每天都是婆婆去幼儿园接孩子回家,给孩子烧好晚饭吃好后,小虞下班再把孩子接回家,有时婆婆还给孩子洗头洗澡,弄清爽了再送她回家。

  但小虞发现女儿对老人的态度并不好,或嫌唠叨或挑衣服、挑食物,比如婆婆每次晚饭都是烧好让孩子先吃,自己再吃剩下的。而孩子也养成了习惯,所有喜欢的菜都是一个人“吃独食”,哪天婆婆夹几口孩子爱吃的菜,孩子都会气鼓鼓的。小虞希望老人把孩子任性的行为说出来,不要太迁就小辈,该批评就要批评,然而老人家经常“护犊子”,什么事都替孩子打掩护,这让小虞十分担忧。

   专家:尊重老人,父母要言传身教

  “家中的老人大多数都是一味宠溺孩子,这会让孩子产生了‘众星拱月’的优越感,觉得老人对自己的好是理所应当的,就算自己发点脾气老人也不会责怪,这时孩子的父母如果不从旁纠正教育,很可能就会养成不尊重老人、骄纵成性的性格。”7旬退休老师张业强认为,这些都是隔代教育存在的普遍问题。而且在我国传统社会重视家庭观念,历来多世同堂,在这样的家庭组合中,不仅有利于以老带小,也有利于将来赡养长辈,然而现在对孩子的教育宣传“百善孝为先”,孩子们对父母大多是尊重和亲近的,可是对爷爷奶奶等老人就有点无所谓的态度了。

  在老人和孩子中间,父母起着纽带作用。张业强建议,父母首先自己要清楚认识到,虽说亲情无价,但老人带孩子也是一种付出,不要认为家中老人的付出与牺牲视作天经地义,心安理得地在经济上、家务上当“啃老族”。年轻夫妻平常要多多关心、陪伴父母,同时要言传身教,教育孩子要对老人尊重和感激,及时纠正孩子的坏习惯和任性的脾气,鼓励孩子多和老人亲近,多说几句“谢谢”。

  通讯员  张晓婷 交汇点记者  陈雨薇

编辑: 金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