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思想 走在前列④厚植江苏创新引领新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上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中国如果不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新旧动能不能顺利转换,就不能真正强大起来。强起来要靠创新,创新要靠人才。
对于努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的江苏而言,坚持三个“第一”,更是加快动能转换的必由之路。
对标高质量,发展是第一要务
“发展是第一要务。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省社科院副院长章寿荣表示,新时代的发展,定位是高质量,标准是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当前,江苏已跨越经济高速增长峰值,高质量发展态势初步形成,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突出。面对新时代的高起点、走在前列的高定位、跨越拐点的高要求,江苏要顺应“高速度”转向“高质量”的时代要求,以“六个高质量发展”为主抓手,提升发展质量,增强发展效率,让发展更加公正、更可持续,交出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优异答卷。
盐城地处东部沿海,是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及长三角城市群重要成员,随着通往北京、上海、南京、杭州、西安和青岛方向“5+1”高速铁路网建设加快推进,区域经济地理版图加速重构,高端创新发展资源不断汇聚。省政协副主席、盐城市委书记王荣平表示,将紧紧围绕省委“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部署要求,坚持以“第一力度”抓好“第一要务”,充分利用盐城空间大、资源丰、区位优的条件,着力做好“大交通、大生态、大海洋、大上海、大开放”5篇大文章,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大数据、智能终端、高端装备与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加快形成沿海开放的后发优势、绿色发展的生态优势,努力走出一条具有盐城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作为中国新时代的高科技生物制剂公司,我们深刻意识到,发展是第一要务,是硬道理,是解决企业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南京善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裁梁冰介绍,善思公司凭借在纳米农药领域的高新技术优势,快速发展为全国唯一一家航空植保领域的专业制剂公司,生产植保无人机和农业通航飞机专用农药。有了硬实力,企业在引进人才、聚力创新上也更有了底气。
人才是第一资源,动能转换关键在人
江苏人文底蕴深厚,人才资源丰富,这是江苏创新走在全国前列的底气所在,也是最大本钱。
“我们坚持把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摆在工作优先位置,大力推进人才、政策、项目、载体、服务‘五位一体’联动,加快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才到江苏创新创业、更多高水平成果到江苏转移转化,最大限度激发和调动各类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活力。”省科技厅厅长王秦介绍,江苏先后制定出台了科技创新“40条政策”“人才新政26条”,赋予创新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技术路线决策权;累计支持120余位院士、200多名国家“千人计划”、省“双创计划”等高层次人才领衔实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在行业龙头企业建设院士工作站344家,引进两院院士360余名;累计入选国家“千人计划”781人,其中创业类256人、占全国30%;全省研发人员达75万人、年均增幅超过11%;拥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100位,数量居全国省份第一。
“我们坚持高端引才,在全球范围遴选国际一流领军人才担任项目经理,充分赋权使用经费和组建团队。项目经理开展产业需求调研、可行性论证报告,与地方园区对接洽谈落地。”省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刘庆告诉记者,2015年底以来,省产研院累计聘请了51位项目经理(其中国外院士6人、外籍专家18人,来自GE、阿里、三星、赛诺菲等全球知名企业的有22人),结构呈现高端化、多样化等特点。由项目经理集聚近500位全球顶尖专家,引进了一批原创性技术项目落地江苏。
今年3月,无锡市梁溪区在南京理工大学举行2018“才聚梁溪”现代服务业人才招聘暨专场推介活动,共吸引辖区155家企事业单位参展,提供优质岗位近600个。“作为一名人才工作者,我深刻体会到新时代呼唤新人才的紧迫感和赋予人才工作的新使命与新任务。”梁溪区委组织部副部长费菲深有感触地说,梁溪区是无锡市新组建的中心城区,这个古老而年轻的“百年工商城”,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渴求人才。当前人才竞争,已不再依靠单纯的优惠政策比拼,而是人才发展治理体系的较量,必须真正用真情系牢“红色纽带”,尤其要大胆“放活”用人主体权,让天下英才尽展其能。
章寿荣坦言,江苏人才供给存在结构性短板,面临体制障碍和观念束缚,人才潜力远未充分释放。发挥人才第一资源的作用,要做好“放权、松绑、破壁、激活”的文章,破除制约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释放各类人才的创新活力,让人才富矿成为创新力、竞争力和现实财富。
创新是第一动力,是推动发展的不二选择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进一步彰显了科技创新的突出战略地位,是做好科技创新工作的宝贵精神财富、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对江苏在新时代新起点开创科技创新工作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王秦表示,全省科技系统将坚决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着力抓好创新第一动力,推动创新要素自由流动和聚集,使创新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加快建设高水平创新型省份。
创新成果应用于实体经济,需要资本市场的助推,江苏省技术产权交易市场就是针对这个环节而建设的要素市场。该市场执行总经理贾燕琛表示,将更好地营造技术转移的社会、体制、行业氛围,更大限度激活从业人员的积极性,使其更有话语权与社会身份,“将技术成果转化工作做实、做久,让更多科技成果尽快惠及百姓生活。”
作为较早进入绿色能源、清洁能源领域的开拓者,协鑫集团已成为规模领先、市场领跑的科技型光伏原材料研发与制造商,提供全球市场约1/4的多晶硅和1/3的硅片产品。集团董事长朱共山告诉记者,协鑫正大力推进从“清洁能源生产商”向“清洁能源综合服务商”全面转型,每年拿出不低于3%的营业收入投入研发创新,并构建起“1+10”全球创新研发体系,即1个中央研究院、10大研发分院;着力打造“千名科学家、万名创客”队伍,即拥有近3000名科学家,通过合伙人平台、企业众创空间孵化1万名企业创客,持续引领全球清洁能源发展。
在日趋激烈的区域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靠创新立足当下、赢得未来,是江苏做好发展第一要务的“不二选择”。章寿荣说,江苏在全国最早确立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这一战略就是要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新形势下,要采取更加有力、更有针对性的措施,集聚创新要素、壮大创新产业、培育创新动能,用人才“第一资源”激活创新“第一动力”,持续优化创新体制、精心营造创新生态,从根本上破解江苏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的“阿喀琉斯之踵”,塑造江苏创新的引领性优势,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充沛创新动能。
本报记者 吴红梅 杭春燕
标签:
编辑:陈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