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跳快慢关系到人的寿命
人一生中心脏要跳25亿至30亿次。不同年龄的人,心率是不同的,年龄越小,心率越快,若心率超过正常范围,就称为心率过快。心跳正常与否、快还是慢,会直接与寿命长短相关。南京市第一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张航说,控制心跳正常,使其既不过快也不过慢,有助于延长寿命。
心率和心律是有区别的
心率就是心脏搏动的频率(每分钟心跳的次数)。健康成人的心率为60~100次/分,大多数为60~80次/分;3岁以下的小儿常在100次/分以上。成人每分钟心率超过100次(一般不超过160次/分)或婴幼儿超过150次/分者,称为窦性心动过速。正常人在运动或体力劳动之后,心率会加快,孩子亦是这样。
如果心率在160~220次/分,常称为阵发性心动过速。心率低于60次/分者(一般在40次/分以上),称为窦性心动过缓。如心率低于40次/分,应考虑有房室传导阻滞或者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心率过快超过160次/分,或低于40次/分,大多见于心脏病病人,病人常有心悸、胸闷、心前区不适,应及早进行详细检查,以便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心律也叫心脏跳动的节律。正常心律起源于窦房结,频率60次~100次/min(成人),比较规则,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心律失常指心律起源部位、心搏频率与节律以及冲动传导等任一项异常。
长期心率过慢,由于心脏“泵”出的血不够,导致人体缺氧缺血,出现代偿性心室加快运动来供血,心室运动过速,反而造成回血不足,严重者可能导致猝死,甚至死于睡梦中。因此,如果心率及脉搏少于50次/分,应去医院做详细检查,查找原因,如果是病理性的,严重者要安装心脏起搏器来加快心率。
心率过快同样会缩短寿命。因为心跳太快,等于迅速消耗人体一生的“心跳总额”。长期心动过速会导致心脏扩大、心力衰竭,有冠心病史的会直接诱发冠心病发作,从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尤其是高血压患者,心率最好不要超过80次/分。一旦心率超过100次/分,应及时到医院就医,查明原因并治疗。
并非所有心律不齐都是病
正常体检中,偶尔会出现心律不齐的检查结果,但医生有时会告知并非疾病,无需治疗。究竟该如何区分病态与非病态的心律不齐?既然不需要治疗,平时生活中如何自我保健以尽量避免心律不齐症状的出现?
张航说,心律不齐其实十分常见,并非所有的心律不齐均为疾病。患者平时应注意改善生活方式,避免剧烈运动、喝浓茶及浓咖啡等容易诱发心律不齐的行为。心律失常可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其中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心肌病、心肌炎和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为多见,需要积极治疗。发生在基本健康者或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患者中的心律失常也不少见,有些患者只需要观察或处理原发病,不需要针对心律失常吃特殊的药物。较严重的心律失常,如病窦综合征、快速心房颤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等,可引起心悸、胸闷、头晕、低血压、出汗,严重者可出现晕厥、阿-斯综合征,甚至猝死,则需要进行治疗。恶性心律失常指在短时间内引起血流动力学障碍,导致晕厥甚至猝死的心律失常,一旦发生必须尽早识别和复律,有血流动力学障碍时需要立即电除颤或电复律。
如何预防恶性心律失常呢?
张航表示,完全预防发生有时非常困难,但可以采取适当措施,减少发生率。
1、预防诱发因素:常见诱因:吸烟、酗酒、过劳、紧张、激动、暴饮暴食、消化不良、发烧、摄入盐过多、血钾、血镁低等。病人可结合以往发病的实际情况,总结经验,避免可能的诱因,比单纯用药更简便、安全、有效。
2、稳定的情绪:保持平和稳定的情绪,精神放松,不过度紧张。精神因素中尤其紧张的情绪易诱发心律失常。所以病人要以平和的心态去对待,避免过喜、过悲。
3、自我监测:在心律失常不易被抓到时,病人自己最能发现问题。有些心律失常常有先兆症状,若能及时发现及时采取措施,可减少甚至避免再发心律失常。
张航说,有些病人对自己的心律失常治疗摸索出一套自行控制的方法,当发生时用以往的经验能控制心律失常。如“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病人,发作后立即刺激咽喉致恶心呕吐,或做深呼吸动作,或压迫眼球可达到刺激迷走神经,减慢心率的目的,也能马上转复。
4、合理用药:心律失常治疗中强调用药个体化,而有些病人往往愿意接受病友的建议而自行改药、改量。这样做是危险的。病人必须按要求服药,并注意观察用药后的反应。有些抗心律失常药有时能导致心律失常。
5、生活要规律:养成按时作息的习惯,保证睡眠。因为失眠可诱发心律失常。运动要适量,量力而行,不勉强运动或运动过量,不做剧烈及竞赛性活动,可做气功、打太极拳。洗澡水不要太热,洗澡时间不宜过长。养成按时排便习惯,保持大便通畅。饮食要定时定量。节制性生活,不饮浓茶不吸烟。避免着凉,预防感冒。不从事紧张工作,不从事驾驶员工作。
通讯员章琛记者戚在兵
编辑: 刘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