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一个“微信菜场”如何做到月销售额近20万?

16.07.2015  13:15

  

  在手机上也能购买农贸市场的蔬菜?这背后,不仅靠信息与技术支撑,更需要最后1公里的配送支持。当超市、餐饮等均面临人力成本过高、人员管理难度大的配送难题时,农贸市场又将如何面对?

  去年10月,杭城首个运用手机智能微信技术开设的“微信菜场”在万寿亭农贸市场正式上线。半年多过去了,它的成长故事,足以折射出农贸市场“最后1公里配送”的当下——

  吴伟明开始筹备做万寿亭“微信菜场”,是在去年6月,目的是对抗超市、社区蔬菜门店等对菜场的冲击。销售模式的变化,让作为市场经理的他,开始关注由农贸市场到消费者之间的“最后1公里配送”。

  去年10月,万寿亭“微信菜场”上线,虽然上线当日,不过销出两单,但在近9个月里,吴伟明并没有停止努力。

  “现在,平均一天能接30-50单,由于每个订单中涉及不同类型的产品,对经营者来说,相当于有100多单。”吴伟明说,月销售额近20万元,这称不上一个很大的数目,但在他看来,“没有放弃、还在思考、还在坚持,并且对前景看好”,就是最好的消息。

  下一步,吴伟明想攻克的是从基地到农贸市场的“最后1公里配送”难题,这比“从农贸市场到消费者”这一环节,更复杂。他说:“我需要足够的体量,与基地谈判。”但显然,现在还不到时候。

   配送员就是经营户这比请第三方配送划算多了

  去年10月,万寿亭“微信菜场”一成立,就吸引了各方的关注,这是吴伟明筹划了4个多月的成果。考虑到越来越多的超市重视生鲜板块、社区蔬菜门店的价格优势,他决心在销售模式上进行变革,为农贸市场多增设一个生存渠道。

  一开始,吴伟明是冲着“为懒人服务”去的,让这些消费者也能拿到和农贸市场一样的蔬菜,在价格上,两者同步,加上微信菜场的一些优惠活动,说不定还是后者更划算。

  他采取了和杭州当代互联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后者提供技术支持,接单、发单都在微信公众号平台上,而农贸市场要扮演的角色,就是组织货源、质量把控以及打包送货。打包送货,这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

  “如果早上下单,晚上送到,这样的配送服务太常见,而我们要打造的是,1公里范围内送货,最快半小时到达。”吴伟明说。虽然对外宣称1公里,倘若碰上配送员们不忙,2公里也是可以接受的。

  那么,问题的关键来了,这些配送员角色,由谁来承担?

  请第三方配送,不划算!微信菜场的价格和农贸市场的菜价是一样的,这意味着并没有多余的营业额来承担这一部分支出。考虑再三后,吴伟明想到了菜场内的商户,调度的原则是“谁有空、谁来送”。

  当代互联科技创始人黄欣解释调度的具体过程,一个订单下完后,商户会收到相应商品信息,在准备好商品后,商户便将产品送至农贸市场的分拣处,由农贸市场调度配送。

  一个订单上往往包含着不同摊位的产品,针对不同的产品,农贸市场都精选了商家。黄欣透露,平均1个订单对应5-6家商户。如今,在万寿亭微信菜场上,已经上线了上千种产品。

   “把量做大、对接基地 又一个最后1公里难题亟待解决”

  目前,万寿亭“微信市场”平均日接30-50单,月销售额近20万元,项目仍处于贴钱运营状态。

  在吴伟明看来,把量做大并不是很困难,但随着数量从100单提升到1000单,外部的成本就会增加,要解决这些成本,并实现一定的盈利,就要从价格问题着手。如何用更低的成本获得这些蔬菜?去除二级市场环节、直接与基地、供销社对接,是一个不错的法子。

  如此一来,又一个“最后1公里难题”亟待解决。

  基地的蔬菜种类是有限的,除非体量增大到一定程度,否则一些产品,仍然避免不了从二级市场进货,如此一来,基地、二级市场、农贸市场,会面临一场博弈。吴伟明说,这类案例,自己也曾有耳闻。

  他还有另一层考虑。当下,在微信菜场采购,价格优势并不明显,对于那些时间充裕的“马大嫂”来说,逛逛菜场也无妨。但倘若与基地、供销社直接对接,网上蔬菜价格便会下降,马大嫂们势必会寻找更便宜的方法。这样一来,对线下的实体农贸市场肯定有影响。一场新的博弈再次产生。

  吴伟明并不否认方向的正确性,“未来的农贸市场,不是人员密集型的、粗放型的,而是精品型的”。“在农贸市场里,可能只有10-30个经营户,你不会看见‘不同摊位卖着同样蔬菜’这一景象;农贸市场的规模或许也不会动辄上千平方米,反而是一种体验店的形式。”他说。

  那么,到时候面向消费者的配送又将如何?

  “配送不是难题,倘若订单数量足够大,专门组建一支全职配送队,也是可行的,而且一旦基地与农贸市场环节打通,这些成本可以得到消化。”吴伟明说。

  他想象着,会不会有投资商对这些感兴趣,毕竟前期的资金,是个挺大的缺口。要解决的问题不少,一切还得从长计议。

  背景

  农贸市场的最后1公里难题,尤其是从二级市场到零售市场这一环节的困惑,存在已久。这往往是蔬菜加价最猛的阶段。除此之外,从农贸市场到消费者手中这一“最后1公里”也愈发引人重视。当超市生鲜、社区蔬菜门店、电子商务等快速发展之时,农贸市场正在试图打通基地、供销社到市场这一环节,也在尽可能地同互联网手段拉近市场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很多第三方公司,也试图趁着这一波形势转变,找到新的商机。

  万寿亭微信菜场是传统菜场试水O2O的典型,除此之外,杭州还有多家农贸市场搭建“指尖菜场”。据当代互联科技创始人黄欣透露,目前公司已拓展至5家农贸市场,预计下一个半年实现杭城全覆盖。除此之外,也有另一些从业者正在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