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圈热帖,教你如何当爸妈
为何孩子和你在一起不快乐?娃娃理想跟你相悖咋办?
新华报业网讯 再过一个星期,今年的暑假就将画上句号。新学期即将开始,“如何教育好孩子”近日又成为微信圈热门话题。
效果不好只因教子无方
“现在很多家长都认同素质教育,但对素质教育的核心内涵究竟是什么仍未有足够认识。”22日上午,省教育厅官方微信“江苏教育发布”晒出江苏省首批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江苏省天一中学校长沈茂德的思考《孩子错了,还是我们错了》,其中列出了一个个发人深省的现象:
“许多家长极为重视孩子的音乐、美术、舞蹈、写作、奥数等技能或知识的培训,好多孩子也因此有了一叠叠等级证书,但善良、独立、自主、规则意识及责任心等核心素质并没有相应提升。”
“为什么有的孩子不想学习?是因为我们过早、过多、过重地给孩子们定下了学习的功利目标,试想,孩子们头顶着巨大的‘磨盘’能长久前行吗?”
“为什么有的孩子有才无德?是因为成长中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过多关注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培养,而大大疏忽了不可量化、不可考试但潜伏在人内心的‘核心素养’培育。”
“为什么有的孩子不能经受挫折?是因为有的家长没有分清养育和教育的界线,好多孩子已远离了真正的生活,缺乏体验性的历练,缺少自然成长的感悟。”
“中国父母询问孩子频率最高的几个问题是‘作业做完了吗?这次考试成绩如何?在班级什么名次?’很多中国孩子感觉和父母在一起并不快乐,这种乏味、极功利的话题是重要原因。”
沈茂德提醒,家庭教育的方向若不对,那父母用力越大,孩子成长中出现的问题可能越多;倘若教育方法不对,孩子可能会多走弯路。“很多家长寻觅培养孩子的‘良方’,其实,孩子性格、习惯的培养应该用中医慢慢‘调理’的思路,在生活中、在成长中,帮助孩子选择正确方向。”
不以自己好恶干涉孩子
“校长传媒”微信公共账号昨推出新东方创始人之一徐小平的教子经历。数次遭遇孩子学习取向“跟自己希望相悖”的困扰,但徐小平没有因此责骂孩子,而是坚持“尊重孩子,给孩子一个自己的空间”,使孩子得以快乐、自信成长。
徐小平的两个儿子在加拿大出生,在美国念大学,十五六岁前都梦想当摇滚巨星,天天在家里弹吉他、唱歌。他没有使用家长强权阻止,而是鼓励他们遵循兴趣。摇滚歌星梦终结后,对音乐的探索则成为他们知识结构的一部分。随后,小儿子迷上了烹饪、街舞,徐小平一再克服自己的反感,甚至在他打算参加街舞队四处巡演不考大学时,仍强忍着愤怒,随后刻意带他参观美国的一些大学,让他感受氛围。终于,孩子自己说“要上大学”。
徐小平回想,自己当初如果对儿子严词厉色,可能会激发他的逆反心理。现在,两个儿子按照自己的意愿长大,快乐、自信成为他们性格的基调。
做不做家务攸关成长
昨天,“干部阅读内参”微信公共账号“晒”哈佛大学学者调查研究:小孩做不做家务,对其今后人生影响巨大!该研究称,爱干家务的孩子和不爱干家务的孩子,成年之后的就业率为15∶1,犯罪率是1∶10,前者离婚率低,心理疾病患病率也低。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务劳动与孩子动作技能、认知能力的发展以及责任感的培养,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据介绍,在美国,孩子不论年龄大小,都被视为重要的家庭成员,该负起一定责任,专家还列出不同年龄段孩子可从事的家务劳动清单。比如,9-24个月:给孩子一些简单易行的指示,比如让宝宝自己把脏的尿布扔到垃圾箱里;2-3岁:可以在家长指示下把垃圾扔进垃圾箱,或当家长请求帮助时帮忙拿取东西,使用马桶,刷牙,浇花(父母给孩子适量的水),晚上睡前整理自己的玩具;3-4岁:收拾自己的玩具,喂宠物,睡前帮妈妈铺床,饭后自己把盘碗放到厨房水池里,把自己的脏衣服放到装脏衣服的篮子里……
相关专家表示,从孩提时候起,父母就应该对孩子进行早期劳动训练,“凡是孩子能做到的事情,家长尽量不要替他去做,孩子进一步大人退一步,这就叫成长。”
本报记者蒋廷玉
本报实习生姚少卿
编辑: 莫小羽、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