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热心大爷坐镇调解 宝刀未老做维稳达人
新华网南京4月14日电(魏薇 张小璇)在徐州市铜山区铜山街道樵村社区社会管理工作站“三老工作室”办公桌上,有几本厚厚的案卷和笔记。每天,周丙正、程甫信、戚振双三位老人来到社区服务大厅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案卷和笔记本查看需要调解的民间纠纷事项,哪些已经解决,哪些还没调解好,每调解一起纠纷,老人们还会记下调解心得。
“都是亲兄奶弟的,能有多大的冤仇?”杜某因为河堰“拾边地”种植的事,与家人发生了纠纷。为了调解纠纷,周老前后去了杜家17趟,先是苦口婆心地劝说,再是提出解决方案,亲自帮助丈量土地、重新分配,使事情在当天得到妥善解决。杜某一家很感激,要在饭店请周炳正老人吃饭,老人婉言谢绝,说:“你的事就是我的事,现在我看到你们家庭和谐,我比喝酒吃饭还高兴呢!” 如今,在徐州市铜山区319个行政村,无论哪里发生诸如家庭婚姻、生产经营、邻里关系或者房屋宅基等方面的矛盾和纠纷,只要老党员、老干部、老同志——“三老”出面说和,很快便会化干戈为玉帛,达到了“三老出马,一个顶俩;三老调解,社会和谐”的显著效果。
近年来,铜山区司法局针对基层时常出现的邻里矛盾和纠纷,仅靠村级调委会、乡镇司法所来解决有些困难的实际情况,探索出一条处理农村矛盾的新途径,即在农村聘请老党员、老干部和德高望重、有调解能力的老同志组成“三老人员”,专门担任义务调解员,借助他们了解农村情况的优势,将许多尚处萌芽状态下的矛盾纠纷及时消除,使过去被动解决矛盾转变为主动调解矛盾。今年一季度以来,全区1476名“三老人员”共排查并参与调处各类纠纷1156起,矛盾纠纷调处率100%,调处成功率达98%,有效促进了农村的和谐稳定。
周炳正老人是受过市、区表彰的优秀调解员,他从上个世纪60年代初就担任大队长、村主任,直到1991年退休。如今他已年逾古稀,又患有类风湿等多种疾病,仍整天拄着拐杖到村民家中,做着释法明理、思想疏导、帮难解困的调解工作。他说:“调解工作是永不退休的岗位,只要我能动,就要继续发挥余热。”
“群众之间有矛盾,赶紧去找调解员。”在樵村,谁家的婆媳关系不和,哪家儿子不孝,或两口子闹矛盾,邻里之间有纠纷,都去找调解员解决。在调解工作中,老人们善于抓早,抓小,抓苗头,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把工作做在矛盾激化前,力求做到矛盾化解人性化,使调解对象心服口服。这些“三老”调解员,调解的是矛盾,理顺的是民心,越来越多的群众受益于调解员,他们人性化的调解深受群众欢迎。
为指导“三老”民调员更加准确地对民间纠纷“把关搭脉”,从去年开始,司法局联合区法治办,多次举办“三老”人员培训班,请来法律专家授课,讲解“常见的几种调解技巧”、“村级调解员如何调处疑难纠纷”、“人民调解协议如何规范制作”等课程,为全区“三老”人员“加氧”、“充电”。
老年调解员在村里做调解工作以往凭的是自身经验,通过系统培训后,了解更多的法律法规、调解知识和工作方法,使他们的调解工作更有针对性,调解结果更有公信力。干了多年民调工作的程甫信老人说:“农村的事儿复杂着呢,做调解工作要法、情、理相结合,还要讲究方法和技巧。我们参加培训班充电,自己都觉得大有长进,在实际工作中更能有效把握分寸了。”
辛勤的工作赢得了更高威信,如今“三老工作室”的老人们,被群众称赞为“维护社会稳定和谐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