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沛县又增3个省级非遗项目
省政府日前公布了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沛县3个项目成功入选。截至目前,沛县共命名了48个县级“非遗”项目,5个项目列入徐州市级“非遗”名录,11个项目列入江苏省级“非遗”名录!
据了解,徐州市推荐报送的25个项目成功入选第四批省级非遗项目。其中,民间文学3项,分别是丁兰刻木传说、周七猴子传说(邳州、新沂);传统音乐1项,新沂锣鼓;曲艺2项,分别是沛县荷叶落子、邳州大鼓;传统美术4项,分别是邳州农民画、徐州玉雕、邳州玉雕、邳州泥玩具;传统技艺8项,分别是下邳蒲扇编织技艺、新沂蓑衣编织技艺、徐州民居传统营造技艺、柳琴制作技艺、丰县泥池酒酿制技艺、沛县酿酒技艺、丰县棉纺织技艺、窑湾绿豆烧;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1项,六步架大洪拳;传统医药1项,徐州祛腐生肌膏医药;民俗5项,分别是徐州伏羊食俗、沛县汉宴十大碗食俗、马庄灯俗、彭祖庙会、泰山庙会。
沛县荷叶落子
荷叶落子亦名“莲花落”、“莲花乐”,俗称“光光书”,因原曲衬词“落莲花,莲花落”而得名。翟灏《通俗编》引宋代僧人普济《五灯会元》云:“俞道婆常随众参琅琊,一日闻丐者唱莲花落,大悟”,可见早年本为僧家警世歌曲,在元明流行甚广。
沛县荷叶落子基本上属于北方曲种,但却吸收了南方曲种演唱、表演的特色,兼有南北路艺术风格。解放以前学唱荷叶落子的多为家境贫寒、穷困潦倒的人,学个口艺以求温饱,因而阵容不大。荷叶落子艺人常在街头设摊演出,多为单人站唱,也有唱对口的。不化妆,也不用道具,演出时左手大拇指顶着荷叶(铙),其余四指夹持着一根小木棒,击节有声;右手打呱嗒板,边打边唱。以唱为主,兼有说表。表演时,则以击打荷叶的小木棒或呱嗒板为简单道具比拟。其唱腔有口语化说唱的特点,沛县方言与曲调结合非常紧密,悲腔和哭唱,声调高亢,起落也大,颇类当地办丧事时妇女的哭腔。流水板则如从容不迫的日常叙话,亲切自然。“抛荷叶”为沛县荷叶落子的绝技。集市上人声吵杂,各路说书人竞争激烈,为了吸引听众,荷叶落子艺人把顶在左手大拇指上的荷叶(铙)重重敲响,四指配合猛地一旋抛向高空二、三米处,荷叶飞快旋转,颤音在高空作响,待荷叶落在大拇指上,再敲再抛,如此反复,听众便潮水般涌来。
沛县酿酒技艺
沛人酿酒,始于原始社会末期,至秦汉犹盛。汉高祖刘邦善饮,并将酿酒技术传至汉中、巴蜀乃至云贵。
汉宴十大碗
沛县汉宴十大碗是江苏省历史悠久的汉族传统名筵。《沛县汉宴十大碗》源于东汉初年,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在漫长的流传过程中,汉宴十大碗又分为官方和民间两种版本。官方的汉宴十大碗,用料比较考究,很是奢华;而民间的汉宴十大碗,则较为简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