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废弃矿山蝶变绿水青山
中新网徐州12月24日电 题:地质勘探尖兵秒变生态修复园丁 徐州废弃矿山蝶变绿水青山
作者 朱志庚 沈永炬 宋刚
“这就是我们正在修复的太平山露采矿山。”江苏省地质矿产局第五地质大队队长王善丰指着施工现场介绍。寒冬时节,在江苏省睢宁县太平山露采矿山上,几台挖掘机正在平整地面,山体上一级级削坡降段的台阶就像一道道梯田,颇为壮观。
徐州历史遗留的尾矿库数量多、体量大,随时间推移,不仅埋下次生地质灾害隐患,对环境更是带来巨大挑战,综合治理迫在眉睫。
睢宁县太平山露采矿山正在治理施工现场。 沈永炬 摄“江苏省地质五队扎根徐州60余年,是一支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的公益性地勘队伍,不仅是地质找矿的尖兵,更是矿山修复的园丁。”王善丰说。
2019年9月,徐州市政府研究出台《徐州市生态修复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计划用三年时间,在全市生态环境矛盾较为尖锐、迫切需要优先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地区布局一批生态修复项目,全面打造生态修复工作试验区和先行区。
贾汪工业园区东山废弃矿山植被养护。 宋刚 摄其中首批矿山生态修复设计先行工程时间紧、任务重、技术难度大,有着丰富生态治理设计经验的江苏省地质五队承揽下25座矿山的修复治理设计工作,占首批任务的85%。“历时近半年时间,完成共计25座总面积达4913.53亩山地的地质环境治理设计工作,项目实施后可绿化边坡2310.24亩,新增耕地830亩、园地52亩、林地342.67亩、后备用地1378.62亩。”江苏省地质五队副队长刘爱斌介绍。
汉王镇驴眼山治理效果图。 江苏省地质五队供图“我们秉承着‘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坚持因地制宜、科学布局原则,积极将生态修复工作融入地方发展布局中,技术支撑地方生态系统治理水平,助推徐州市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江苏省地质五队党委书记周贤金说,矿山生态修复,功在当代,利在长远。
下一步,江苏省地质五队将进一步主动服务生态文明建设主战场,对接徐州地区国土空间生态保护和修复规划,拓展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国土空间全域综合整治、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等工作领域,全力消除尾矿隐患,恢复矿山迹地生态。
卧牛山公园南侧废弃矿山治理现场。 宋刚 摄日前,在贾汪工业园区东山废弃矿坑边,几名工人正躬身栽种耐旱植物樟子松。这里原是一片被关停取缔的采石场,之前经过多年开采,地貌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2019年,江苏省地质五队按照不同地形地貌,将东山矿区划分为9个治理区域,研究提出6种矿山治理技术,在1.6万平方米的治理面积上,对山体坡面进行绿化,排除了几十处危岩、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隐患,设计种植穴复绿区、安全平台复绿区以及坡脚植被恢复绿带等多个生态绿化区域,提高了土地资源的利用价值,实现从废地到宝地的完美蜕变。
“生态修复不能简单地‘填坑填洞加覆绿’,而是要融入地方经济发展大环境,打造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江苏省地质五队副总工程师蔡承刚说,铜山区汉王镇孤山修复设计,正是将“矿山+公园”新模式植入到当地特色的生动实践。
设计人员依据孤山的山体形势,划分出雨水花园、台地花园、山林步道、桃花谷、植草沟和休闲空间,在注重四季有景的同时凸显一季特色。孤山主打“桃花”为特色的植物种植,打造绿坪、孤芳、夹道、揽盛、暗香、浮色六大主题空间,形成观赏空间多样化的美丽“桃花谷”。
张集镇旗杆山治理效果图。 江苏省地质五队供图此外,由江苏省地质五队承接的大屯四矿、张双楼等众多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陆续通过部级评审,不仅为实施保护、监测和矿山复垦复绿提供支撑,更有力推动地方矿地一体化管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现在治理矿山,发展林下产业,这可是造福子孙后代的事儿。”村民贾先进始终关注着家附近的卧牛山公园改造情况。作为徐州市政重点工程——第十三届中国(徐州)国际园林博览会分会场之一的卧牛山公园,是由一处废弃宕口修复而成。江苏省地质五队通过覆盖种植土、修建挡土墙、排水沟、防护栏、植树种草等恢复生态环境,彻底消除此处废弃矿山遗留的地质环境问题和地质灾害隐患,同时盘活土地资源,达到防灾减灾、美化环境和改善民生的目的。
张集镇土山设计治理效果图。 江苏省地质五队供图“我们根据矿山客观环境,因地制宜,按照‘矿山治理+土地复垦+固废资源利用+生态旅游’模式进行修复,保障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同时,更多地实现经济效益。”施工现场负责人说。
经过修复治理,曾经的一个个尾矿库,遍布青翠的塔柏,一片片爬山虎恣意生长,昔日裸露的山石和周边的土坡重新绽放出生命的色彩,正徐徐描绘一幅幅山清水秀的生态产业画卷。(完)
编辑:顾名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