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新农村建设添砖加瓦 ——徐州市开展村级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纪实

15.12.2014  20:22

  徐州市村级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起源于村级财务收支审计和对农民来信、来访反映的问题而进行的专项审计。1994年,该市铜山县(现铜山区)大许镇审计所对所属村党支部书记进行了离任审计试点,拉开了村级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序幕。截至2013年底,该市共审计村级干部2857人,纠正违纪违规资金2.31 亿元,为集体挽回损失近千万元;移交贪污受贿案件105件,移送纪检监察、司法机关查处198人,为促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完善村级财务监督约束机制、推进新农村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把握基础环节 探索特色村干部审计之路
  为让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该市从建立完善工作机制入手,使村级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形成制度。1998年,徐州市人大常委会出台了《徐州市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条例》,明确规定“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任期内和离任时应当对其经济责任进行审计”,从而将徐州市村级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纳入了法制化轨道。经过十几年的实践,全市共出台村级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相关法规制度55个,其中各级党委、人大、政府出台38个,各级审计机关出台6个,纪委、审计、农经办等多部门联合发文5个,形成了从法规、制度到操作规程等一系列的规范,使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该市十分重视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项目的计划管理,按照三年基本审一遍的原则,坚持“三个必审”:村级资产较多、资金量大和掌管资金分配权的项目必审;群众反映问题比较强烈的项目必审;面临换届或任期将满的项目必审。徐州市在实践中探索出直接审计和联合审计两种模式,对一般性的年度常规轮审项目,或党委、政府交办的审计项目,由乡镇审计所或县、区审计局直接审计;对乡镇审计力量薄弱,或村民反映强烈的村干部,由县、区审计局或乡镇审计所牵头,联合纪委、监察、组织等部门共同参与,实行联合审计。
  该市在村级经济责任审计的各个环节,均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充分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做好审前调查,进点前加强与组织、纪检、信访等部门以及人民群众的联系和沟通,了解群众来信、来访反映的经济方面的问题,以便在审计中重点核实。做好审前公示,向群众公布审计时间、程序、内容、监督举报电话,让村民能反映村级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也能监督审计工作。开展民主测评,由审计人员随机选择一定数量的村民代表参加审计会议,对村干部述职的真实性、完整性发表意见,并以无记名的方式对村级干部任期内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测评。公开审计结果,采取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或全体党员大会公布,以及张榜公布等形式,公开村级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以保证群众的知情权。注重审计回访,对于审计查出的各项问题,各地领导小组明确要求所有村级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必须于年内进行一次回访,督查整改情况,防止出现“后任不理前帐”。
                      突出审计重点 村干部审计社会效应明显
  徐州市在开展村级干部经济责任时,注意把工作切入点放在检查国家惠农政策执行情况、保护农民合法权益和减轻农民负担上。邳州市议堂镇审计所在邳南村党支部书记离任审计中,将征地补偿款作为审计重点,严肃查处了挪用镇工业园区土地租金6万元的违纪问题,维护了农民的合法权益。贾汪区紫庄镇审计所为村民追回被挤占挪用的搬迁费65万元,及时退还给农民,解决了农民的搬迁问题。泉山区审计局在对12个村的村干部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后,向区政府提出将符合养老保险条件的失地村民纳入保险的建议,被区政府采纳。目前该区21个行政村对符合条件的村民全部实行了养老保险。
  由于少数村干部法纪意识淡薄,乱支乱用和截留、挪用集体资金,导致干群矛盾激化、群众来信来访不断。为了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徐州市将核查群众来信和来访放映的问题作为开展村级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重点。铜山县大许镇岳海村由于经济问题四年调整6任村支书,且村民上访不断。审计查明该村存在土地出租资料不全、收入不入账、财务管理混乱等问题,并按有关规定进行了处理,挽回经济损失72万元。该镇政府根据审计结果对有关责任人进行了处理并将审计结果公示。岳海村的村民们对此感激不已,该村的经济和社会秩序迅速恢复了正常。
  徐州市在开展村级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时,注重将清理不规范的行为与查找根源、落实整改相结合,通过理清村级财务,帮助建立和完善财务管理、民主监督等制度,达到了规范村干部行为和预防职务犯罪的目的。(顾红、赵慧慧、范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