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大力实施“水更清”行动计划
去年11月17日,徐州市丁万河风景区正式被水利部命名为“国家水利风景区”。至此,全市共创建成6个国家级、17个省级水利风景区,在全省地级市中最多,这也是徐州市实施“水更清”行动计划取得的成就之一。
创新机制
打造河湖风景长廊
近年来,徐州市坚持以水利“风景化”建设管理为抓手,将水利工程与宜居山水城市相联结,统筹规划,科学合理地利用和保护水利资源,推进全市河湖库观光带和风景区建设,通过清淤、疏浚、截污、生态护岸、绿化等措施,统筹考虑环境、文化、景观等因素,彰显徐州水域景观的文化性,塑造水域空间的开放性,增强水域景观的亲水性,打造水域景观的连续性,力求建成一个工程、成就一处风景,进一步丰富水利风景资源。
去年以来,徐州市以全国首批河湖管护体制机制创新试点市为机遇,进一步理顺河湖管理体制、完善工作机制、落实管护经费、完善监督考核,逐步在全市建立了“河长化协调、市场化保洁、标准化养护、长效化监管、综合化执法、考核化评比”管护机制,河湖管护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健康完整的河湖功能有力支撑和保障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净水入城”
打造徐州一城碧水
徐州市抓住全国首批“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市”契机,创新理念,开阔思路,推进实施“水更清”行动计划水质提升工程,在云龙湖、故黄河两个市区补水源头分别建设南望净水厂和丁楼净水厂,通过去除原水中的污染物、提高水的洁净度,实现“源头净化、净水进城”,有力提升市区水质,改善水生态环境。
其中,丁楼净水厂自去年5月试运行,8月2日正式运行以来,累计处理和补充市区水量6500万立方米,市区河湖水质明显改善。
徐州市水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说,丁楼净水厂从故黄河市区段上游丁楼闸前取水,经净化处理后的水进入故黄河,设计处理能力40万立方米/天。南望净水厂自玉带河取水,经净水处理后通过河道进入云龙湖,设计处理能力20万立方米/天。目前,两座净水厂均已建成。丁楼净水厂处理后的出厂水浊度降低95%,色度提高80%,透明度提高到1.5米以上。市区水源实现先净化再进城,增加了水体流动性,有效地改善了水体感观效果。市区“七湖”水质已有“四湖”稳定在Ⅲ类水体以上,“九河”有“六河”水质提升了一个级次,市区水体流动能力由原来20万立方米/天提高到50万立方米/天,河道水系实现清水廊道的全面贯通,主要河湖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建立“河长制”
探索河湖管理新机制
近年来,徐州市以工程建设为基础,以制度创新作保障,持续推进“水更清”行动计划,不仅水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还探索了一套河湖管理新机制。
2013年6月,徐州市启动实施“水更清”一期行动计划,围绕控源截污、清淤贯通、生态修复、水质提升以及尾水资源化利用及导流等五大工程建设,完成投资14亿元,实现了沂沭泗、故黄河、奎河三大水系贯通,主要河湖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在一期行动计划基础上,2015年5月启动实施的“水更清”二期行动计划,持续推进全面控源、扩面截污、延伸贯通等工程,基本完成年度任务。三年来,各县市区也相继实施引清入城、水系连通工程,城市河道清水畅流,全市水生态文明成效彰显。
在强化工程建设的同时,徐州市还加快推进制度创新,在一期行动计划中建立和实施河长制、市场化管护保洁两个制度,全市1233条大沟级以上河道全部实行市、县、镇三级“河长制”管理,市区15条河道全部实行市场化、标准化养护保洁,市区河湖管护成效显著。
在二期行动计划中,徐州市将进一步理顺“七湖”管理体制,建立水质监测公开机制,“七湖”湖长名单已公布,在城市河道保洁质量标准基础上,制定实施《徐州市七湖保洁质量标准(试行)》,市场化养护、行政化监管模式有序推进,水质监测公开机制基本建立,分工明确、职责清晰、监督到位的管理制度体系逐步形成。
编辑: 邓晓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