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达到“省优”标准
2015年是江苏省政府确定的为期三年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收官之年,近日发布的《省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推进小组关于2015年全省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情况的通报》显示,经过分级考核,包括徐州市在内的5个城市年度考核为优秀,其他省辖市均为合格。
成绩来之不易,这和徐州市大力实施“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路更畅”、“城更靓”等五大行动计划,将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与实施“城更靓”行动计划、创建江苏省优秀管理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是分不开的。
八类专项整治
大力实施背街小巷、道路和居住小区整治,淮海东路等18条道路被命名为省级示范路。建成省级示范社区5个,县(市)、区级幸福家园和文明小区483个,市级幸福家园小区124个,市级市容管理示范小区71个。
整治城郊接合部、城中村,对列入年度计划的城郊接合部、城中村、棚户区整治到位。在此基础上加快推进2200多万平方米棚户区改造,力争2017年彻底消除城中村。
整治城市河道、水塘和低洼易淹易涝片区,改造、新建涵闸和立交泵站,市区主要河道全部实行市场化保洁,精心营建“海绵城市”。
整治各类建设工地、强化扬尘噪声治理。建立工地管理、扬尘污染“黑名单”制度,完成渣土运输车辆密闭加盖改装和GPS安装工作,有效控制和降低城市环境噪声污染。
对112条主次干道、21条难管路段、高发区域和551处“黑名单”点位逐一进行占道经营整治,取缔占道摊点1.2万余处、店外经营3200余家,市区主次干道95%以上热难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新建街坊中心32个,改造提升老旧农贸市场28个。
加大机动车公共停车场、林荫停车场建设力度,2015年新增机动车公共停车场10处,增加泊位1712个。开展洗车场联合整治,整改100余处,取缔16处。拆除各类广告2万余处,市区1750个垃圾箱广告得到彻底清理。
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力度进一步强化,破解市民出行“最后一公里”难题。投放公共自行车19380辆、设置停放站点603个,累计使用超过1亿人次。市区公厕总量达到770座并实现免费开放。
公园绿地建设逐步完善,构建均衡公园绿地系统,城市建成区绿地率42.87%,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90.8%,基本做到了广大市民走出小区就能进入公园绿地。
八个工作亮点
推行“城管+公安”执法协作新模式,依托新设置的50个城管岗亭将市区31个街道辖区划分为64个巡区,整合巡区内城管队员、公安巡防警力,相互配合、协助、监督、处置各类城市管理问题。公安、城管相互配发“城管通”、“警务通”,建立健全执法协作、联席会议等七大机制,促动城管执法队员沉入街面、上路巡查执法。目前,市区主次干道95%以上占道经营、店外经营和一些长期存在的热难点问题都得到了有效解决。
推行机动车辆停放管理联动新模式,市区C类道路由城管岗亭值岗人员和各区城管应急执法队伍负责,对违停车辆张贴违法告知单并做好取证上传工作,交由交警予以审核、处罚,弥补交警部门警力不足问题,确保机动车辆“入位停车、规范停车”。
抽调精干力量组建市治违办,理顺拆违治违工作体制机制。组建彭鹰空中巡查大队,投资200余万元购买无人直升机两架,确保第一时间发现违法建设。
在主城区全面开展环卫保洁“积尘称重、量化考核、精细管理”工作,2015年8月20日全面实施以来,路面积尘平均合格率由开始的70.97%上升到现在的90.49%,有效降低道路积尘。
实施王场、三角线等老旧小区、棚户区改造试点,让路平、灯亮、下水通、垃圾清、公厕净,满足群众生活基本需求,为下一步老旧小区、棚户区改造全面铺开提供样板和标准。
统一更换城管制服,按照职务、级别确定衔级,提升城管队员职业自豪感,树立城管执法新形象。
完善大城管考核督查体系助推城市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几年来共督促解决各类城市管理案件953起,涉及城市管理各类问题4218个,办结4148件,办结率98.34%。
2015年徐州市取消街道办事处经济职能考核,重点对城市管理等4类指标实行百分制考核,城管分值占比达40%。加大资金保障,引导街道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城市管理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