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学法律解矛盾 “社区讲坛”专说身边事
新华网南京3月2日电(魏薇 杨铧萍 张芳芳)没有固定的老师,没有固定年龄层次的学生,也没有固定的课程内容,然而开课以来,却得到了众人的好评,徐州鼓楼区司法局联合黄楼街道在彭校社区有个“讲坛”就是这么一个特别的课堂,让群众真切的感受到家门口的“讲坛学校”。
彭校“社区讲坛”诞生了
彭校社区有8000多户居民。如何让百姓走出家门,融进社区,参与社区管理,共同创造和谐社会,如何给自己的生活增添色彩,如何学习生活法律常识,如何调适心理?围绕着居民百姓这一系列的困惑,2015年1月初,“社区讲坛”应运而生。
说干就干,社区的全体居民都是讲坛的学生,社会各界人士十位热心社区退休党员干部、知名律师、社区主任、司法干警等担任讲坛专职讲师,内容包括科普知识、健康知识、法律知识等5大系列专题讲座,每周五上午8点准时上课,11点下课,如无特殊情况,周周如此。
“社区讲坛”开课了。宽敞的教室,整齐的桌椅,桌子上铺着红色桌布,社区讲坛四个金色大字镶嵌在红色背景墙上,布置得温馨而又充满文化气息。从策划活动内容,到收集资料,到写社区讲坛教案,再到通知居民,每个环节都是社区工作人员忙前忙后。第一次站上讲台的是一位知名律师,他回忆道,那是一个《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法律讲座,社区居民来了300多人,针对社区老年人缺乏自理能力心理压力大、生活困难多等状况,“社区讲坛”召开思想交流座谈会,让这些居民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关爱。因为是“按需定学”,所以社区居民的兴趣被充分调动了起来,学习热情也高得出乎意料。一路走来,社区讲坛吸引了越来越多社区居民的参与,成为了彭校社区的一块金字招牌。
“社区讲坛”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
“社区讲坛”,开办的初衷就是“讲老百姓自己身边的事”,每位居民都可以上台展示自己,以拉家常的方式,由居民诉说民事、反映民情。社区有什么事,要推行的新举措合不合理,如何进行,听证一下,以释疑解惑、共商对策的方式,让居民在明白大道理的同时,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促成一些问题在社区层面得以解决。
为掌握辖区实情,司法所所长张芳芳把自己练就的“一口清”经验用在了社区工作上,创办了“社情账本”,迅速把社区居民情况摸了个透,全面掌握了辖区居民的姓名、地址、电话等基本信息。她的“社情账本”,到今天已记录了辖区居民58件大情小事。
让“社区讲坛”走入现实生活的,是社区一个小朋友被邻居家的狗咬伤引发的医疗费纠纷。当事人有理说理,居民们就事论事,“社区讲坛”成了畅谈的平台,促成双方和好如初。随后,恋爱、夫妻、婆媳、赡养、邻里“五大家庭关系”探讨,在你一言、我一语的讲坛中升华为思想共识和行为准则。渐渐的,“社区讲坛”延伸为青少年的科普阵地、下岗职工的培训基地、家人邻居的温情驿站、外来人员的学法窗口。居民高冠荣也是第二次参加社区讲坛,她说:“讲坛内容都是我们大家关心的事,真不错!听说以后有机会我们也可以讲课,当回老师。”
黄楼司法所所长张芳芳自参与“社区讲坛“以来,就针对不断变化的社区工作实际,及时排查矛盾,妥善处理问题。前两日,社区大龄居民、低学历、无技能,找活难的社区居民窦先生失业了,老婆和他闹离婚。司法干警张芳芳闻听此事,跑了八家单位,碰了七次“钉子”,终于把窦先生送上了一家从事保安的工作岗位,从此夫妻二人过上了安稳日子。
“虽然在社区里做的事情并不是什么大事,但这些所谓的“琐事”,都是和社区居民息息相关。作为一个社区里的工作人员,耐心、爱心、恒心非常重要。”社区主任薛丽英表示。
“社区讲坛”成为传递声音的讲台
年近六旬的韩在福是社区讲坛的“常客”,他是社区楼长,他的老伴儿是文艺骨干。老两口说:“社区讲坛让彭校社区的文化氛围越来越浓,讲的都是我们关心的事,大家喜欢,我们越来越离不开社区讲坛,亲眼见证、亲历体悟着身边的变化和感动……”
“从今年1月份起,除了原先大家交流学习的平台外,‘社区讲坛’逐渐演变成了居民反映问题的聚集地。”社区第一书记宗军介绍,老百姓在“社区讲坛”上向我们反映了一些小到邻里纠纷、婆媳矛盾、夫妻不和,大到小区绿化改造、环境整治、违章搭建等棘手问题。
“社区讲坛向居民传授了法律知识,提高了居民素质。如今,社区内互相帮助的人多了,家庭邻里关系越来越和睦,社区的凝聚力一天天地增强。每逢社区有活动,居民都主动报名参加,通过社区讲坛,居民们在社区还自行组建了老妈妈调解队,10位德高望重的退休老人活跃在社区的各个角落。”徐州鼓楼区司法局局长王秀柱介绍。
自彭校“社区讲坛”成立后,社区文化活动多了,居民参加社区活动的积极性也增强了,纷纷伸出大拇指表示:现在不管大事小事,社区讲坛都要“插一脚”,这一脚插得好,插出了自我学习知识的主动性,提高了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的自觉性。截止目前,彭校“社区讲坛”共举办各类讲座8场次,培训受益居民可达30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