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媒体走转改】为无名烈士守墓71年 徐家三代人的念想
新华网南京5月11日电(戚轩瑜 陶秋凤 祁佳)1944年,历史上的杨庄战斗牺牲了很多烈士,这里就有徐波的大伯徐学成。那一年,徐学成17岁,殉身战场。遗体没有找到,家人连个念想也没有。
时隔一年,祖父徐建武认领了两名无名军人,把他们当成自家孩子纪念,守墓20多年。父亲徐学明接了祖父的班,又守了20多年。1994年,徐波接了父亲的班,一直守墓到现在。
两座墓,三代人,71年过去了。“每次说到革命烈士,我的心情总是沉重的。”徐波说,自己居住的滨海县正红镇黄浦村内有着两座无名烈士墓。
战场上未找到儿子遗体,把无名军人当亲人
当年徐学成是如何牺牲的无人知晓,甚至连他的遗骸在哪至今未知。“当时家里有个堂舅也在这个部队里,堂舅通知我的祖父徐建武到杨庄认领伯父的遗体。”徐建武立即赶往杨庄,可是在那里寻了许久,仍没有找到儿子徐学成的遗体,当时大部队已经转移,徐建武只得回家。
1945年4月,阜宁最后的伪军据点还没剿灭,徐建武家所在的正红镇黄浦村是当时的后方。一场战斗下来,前方用担架抬回了两名新四军。“这两个人的名字没人知道,其中一位被抬下来时,部队的人称其为张连长,交代给地方政府就走了,具体名字也没有留下。”徐波说,这些都是祖父徐建武讲给他听的。
地方政府为张连长买了副棺材葬于正红镇黄浦村。而对另一名无名烈士的记忆,村里82岁的杨德贤更有说服力,这位20多岁的无名烈士因伤重死在他的家中。徐建武知道村里葬了两名烈士,想起大儿子牺牲在战场,尸骨无存,他想弥补无法祭奠爱子的遗憾,决心为两位无名烈士守墓。
“祖父把这两名烈士当成自家的孩子纪念,他们和大伯一样都是英年早逝,也是别人家的孩子。此后,每年清明、春节前祖父都会到他们的坟头添坟、烧纸。”徐波说。徐波的父亲徐学明随后也参军了,参加过抗美援朝,祖父去世后,复员归来的父亲就接了祖父守墓的班。
当年,张连长葬在村东边,无名烈士葬在村南边。徐建武和徐学明从来没觉得过麻烦,添坟、烧纸,年年如此、风雨无阻。
谨遵父亲临终遗言,“一代接一代地守下去”
30年前,黄浦村平整土地,修建道路,两座革命烈士墓需要搬迁。村里有一片墓地区域,当地离世的人大多葬在那里。张连长和无名烈士的墓也被迁到了那里,并且靠在了一起。
走过乡间泥土小道,在群墓中,这两位革命烈士墓极不显眼,唯一的标识就是坟前立着的“革命烈士之碑”。“这两个水泥碑是30年前迁坟时,父亲请村里烧砖窑的人家做的,一直用到现在。”徐波边说边拔掉坟上新长的野草。
两座坟头上的墓顶是徐波自掏腰包买的,若没有徐家三代每年为两座墓添坟培土、清草整理,这两位革命烈士墓或许早已不为人知。在坟前,徐波拔掉杂草之后,拿着一把铁锹,熟练地铲起新土,盖在坟头上。
“我们盐阜区有一个添坟习俗,没有亲人的坟墓,在清明节下午有好心人填。两位烈士墓我都在清明节前三天来填坟,让他们在九泉之下晓得还有亲人在。”问起徐波是否感到疲惫,“这么多年了,没觉得累,我把他们当作自家亲大伯。”
1994年,徐波的父亲徐学明离世,徐波正式接手为烈士守墓工作。“父亲临终之前特意交代我:‘你们要继续守下去,一代一代地守下去,一定要守下去’。”徐波回忆道,小时候跟着父亲来添坟、烧纸,母亲站在一旁都会给他讲烈士都是为老百姓牺牲的,大伯也是其中之一。
“我也多次到天场镇杨庄去找过伯父的遗骸,问几个人就有几种说法,很难找寻,或许伯父也在被其他人守着。”徐波说。他守的两位无名烈士也有人来向他询问过,“几年前,有个张姓人家来问张连长的情况,后来证实张连长不是他们的家人,我能想象这两位烈士的家人肯定和我的家人一样着急、遗憾,所以我更应该好好地守下去,一代代有价值地守下去。”
在徐波看来,不管是自家大伯还是这两位无名烈士,都是需要后人纪念的。现如今,徐波的4位子女均已长大成人,“我孩子小时候跟我一起去扫墓时,我也会给他们讲这些故事,告诉他们这段历史,让他们觉得前辈们做的事情是有意义的,并且告诫他们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