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冷空气来袭 开启苏城“入冬”模式

01.12.2014  17:50

本报记者叶永春

中国江苏网12月1日讯 这次降温,可是来真格的了。昨天,苏州市气象台通过手机APP“苏州气象”发布今年入秋以来首个寒潮蓝色预警信号:受强冷空气影响,预计48小时内我市最低气温降幅可达10℃以上,2日早晨最低气温将降至1℃左右。这股强冷空气之后,苏州极可能在气象意义上入冬,市民还需早作准备,做好防寒防冻准备。

强冷空气开启“入冬”模式

按照气象学上的标准,日平均气温连续5天低于10℃,才算真正入冬。根据气象资料统计,2000年以来,苏州在2003年的入冬时间最早,为11月9日,最晚为2010年,为12月14日,去年为11月28日。今年,随着这一股强冷空气的南下,苏州入冬的时间近在眼前。

从昨天中午前后开始,强冷空气已开始影响我市,受其影响,苏城的气温下降明显,根据苏州市气象台预计,在此后的48小时内,最低气温降幅可达10℃左右,2日早晨最低气温可降至1~2℃,此外3日~4日,还将有一股冷空气南下,在其影响之下,苏城最低气温有可能会降到0℃或以下。

根据市气象台对本周的气象预报,从今天开始,我市气温与上周相比有明显下降,一周内的最高气温均不超过10℃,按照此趋势,今天极可能成为今年气象意义上的入冬时间。

应对降雪冰冻要早准备

入冬之后的两大特点,一是降雪,一是冰冻。苏州市气象台高级工程师程维忠介绍说,苏州降雪的特点是零星降雪多,且未必每年都能见到积雪,初雪的时间一般在12月份,相关部门应当提前注意天气变化,做好路面除雪准备。当气温低于零下2℃时,将会出现严重冰冻,容易导致水管冻裂,道路结冰,这时候包括绿化在内的洒水工作都应停止,避免道路积水成冰,给交通造成影响。值得一提的是,苏州历史上的最低温出现在1958年,达到了零下9.8℃。

苏州地处江南,小雪”节气不见雪,纷纷扬扬的雪花“都颇为少见,更别说是鹅毛大雪。不过偶得雪景的同时,市民可得注意出行安全,特别是当气温进一步降低时,紧随其后极有可能出现的冰冻,无论是驾车还是骑车,一旦油门大了、刹车急了,以及速度过快,都容易造成交通事故。对此,特别是新驾驶员,上路还得先做做功课,经验丰富的老驾驶员,可向身边的新手们介绍介绍雪地、冰面驾车的安全要领。

使用“取暖神器”有讲究

冬之夜,视睡如归,有一个“取暖神器”特别重要,如今市场上各类新发明新产品越来越多,不过除了根据自身需求采用外,安全,也是不可漠视的重要一环。说起“取暖神器”,有一种老式的“汤婆子”,黄铜做的,圆圆鼓鼓,倒入开水或温开水后往被子里一塞,晚上钻被窝时,再也不用缩缩瑟瑟地等被窝一点一点暖起来了。热水袋,与“汤婆子”的原理一样,不过这两样“神器”在使用时,还得多小心,特别是老年人、孩子以及行动不便的人员,在使用时注意水温不可过烫,避免与皮肤直接接触,最好在其表面再加包一层棉布,让温度有个过渡,以免其长时间对人体放热,造成身体被烫伤。

年轻人群体中使用较多的“取暖神器”,以用电的较多,其中不少使用电脑USB电源的取暖器无论是外形还是功能,都颇有创意。不过在使用这些“神器”之前,可得确认手上的这件产品是否具有相关标识,是不是经过检验的合格产品,而不是不明商家处买来的“山寨”货。因为一提到要用电,其线路、电子元件这些表面上看不见的东西,才是关系到其质量是否过硬、使用寿命长短以及安全性高低的重要因素。

家里常见的电取暖器,属于大功率电器,除了插线板要避免过载外,取暖器的前后最好还均要留出近20厘米的空间。去年冬天,本报就曾报道过,有市民在取暖时拖鞋与取暖器靠太近,出现鞋底冒烟起火的惊险一幕。而电热毯引发火灾的新闻,几乎每年都会出现,由于其使用群体大部分为老年人,忘记关闭、受潮以及电热毯年久老化,都是引发意外的主要原因。

编辑: 莫小羽、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