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弱势群体家暴问题更需多方合力

15.08.2017  18:06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更容易遭受家庭暴力

  据女性抗艾网络-中国组织调查的《女性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遭受家庭暴力调研报告》,有高达47.7%的女性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遭遇过至少一种形式的家暴,远高于普通女性24.7%的遭遇家暴的比例。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女性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遭受其伴侣的家暴,其次是伴侣的父母或长辈,3.7%的女性感染者受到前伴侣的虐待。大约10%的女性在遭受家暴时有学龄前儿童在场。并且,女性感染者会遭受各种形式的暴力,除肢体暴力和精神暴力外,经济控制和性暴力也是常见的家暴形式。因性传播是艾滋病病毒的传播方式之一,其使性暴力成为女性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遭受暴力的特殊形式。

  同时,家暴给女性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带来严重的伤害。报告数据显示,13%的受暴妇女想过杀死孩子后自杀,25%的受暴妇女实施过自杀,21%的受暴妇女想过杀死加害人,14%的受暴妇女准备过杀死加害人,还有25%和21%的受暴妇女通过打骂孩子、老人来撒气,或通过不照顾孩子、老人来报复。

  女性抗艾网络-中国成员明媚介绍,女性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的家暴受害人可能面临三重歧视,即对女性的歧视、对艾滋病毒感染者的歧视和对家暴受害人的歧视。这些歧视可能导致女性感染者中的家暴受害者在遭受家暴时容易归咎于自己,或担心得不到理解和支持,或担心求助会暴露自己的感染状况,从而对她们的生活和健康造成难以挽回的影响。

  将反家暴工作融入艾滋病防治工作中

  女性抗艾网络-中国秘书长袁文莉提到,目前艾滋病防治的政策和实施与反家暴工作还处于分离状态,接触女性艾滋病感染者的一线医生缺乏帮助她们应对家暴的意识和能力。因此,我们要把性别平等和反家暴纳入艾滋病防治的政策和实践中,并对一线医生提供家庭暴力识别和应对培训,使他们有能力发现和帮助女性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应对家庭暴力。如在检测后的咨询中纳入反家暴的内容,重点关注有家暴经历或风险的女性感染者。

  有专家表示,各级卫计部门应加大资金和设备的投入,为女性感染者提供艾滋病防治和反家暴的双重服务。疾控中心在提供艾滋病检测咨询、对病人家属的咨询时,要将反家暴的内容纳入咨询范围,预防因为感染艾滋病病毒而造成的家庭暴力。疾控部门和医疗机构要对遭受家庭暴力的女性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提供支持,必要时协助转介到相关机构,对因为遭受家庭暴力而拒绝治疗或无法接受治疗的女性感染者重点关注,给予必要支持和医疗保健。

  鼓励家暴受害者及社区组织力量参与

  袁文莉提到,同伴是家暴受害者最信任的盟友,也是家庭暴力最早的发现者,她们往往掌握了应对家暴的最有效的方法。家暴受害者之间的开导与鼓励更容易被接受。要鼓励女性感染者中的家暴受害者打破沉默,说出自己的故事,表达自己的诉求,并且摒除自我污名和贬低的心态。

  “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污名和歧视使女性感染者更容易遭受家庭暴力,也使女性感染者在遭受家庭暴力之后不愿意去求助。因此,反歧视是反家暴的基础工作。”  袁文莉说。

  同时,袁文莉认为,艾滋病领域社区组织长期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有一定的工作基础和经验,我们可以引入社区组织,使其成为宣传反家暴法、支持和帮助女性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预防和抵御家暴的重要力量。

  此外,与女性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情况类似,残障、性少数等弱势女性群体也很容易遭受家暴。据《中国性少数群体家庭暴力研究报告》显示,68.97%的中国女同性恋和双性恋者遭受过家庭暴力,其中来自原生家庭的家庭暴力比例较高。

  联合国妇女署国别项目主任汤竹丽女士指出,消除对妇女的暴力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但包括女性感染者、女性同性恋者和残障女性的弱势女性,往往更容易遭受暴力伤害也更容易被忽视。要实现“促进性别平等和妇女赋权”的目标,必须重点关注弱势群体,并加快行动。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家庭暴力加重了女性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等群体的弱势地位,严重影响了她们本人和家庭的生活质量。只有消除性别不平等、家庭暴力,以及污名和歧视这三重弱势,弱势女性才能摆脱家暴,享有平等权利。关注弱势群体的家暴问题,需要从法律、政策、实施、社区和家暴受害者参与等多方面共同努力。


“十三五”期间 中央财政实施2000多个湿地保护修复项目
  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十三五”期间,我国持续强化湿地管理顶层设计,加强湿地保护修复,新建国家湿地公园201处,安排中央财政投入98.妇女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