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大鲵领取“智能身份证”

14.07.2015  16:18

  7月10日,在地球上生活了三亿五千万年、世界上现存个体最大的两栖动物——大鲵(俗称娃娃鱼),在其家乡湖南张家界领取了最新的“智能身份证”,标志着张家界大鲵正式实施人工养殖标识和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标识“双标识”管理,消费者今后通过手机就可以轻松读取其专用标识信息。

  独特的地域、土壤、水质、气候条件,使张家界成为大鲵最适宜的栖息地,而张家界也格外珍视这“会游动的活化石”。从对大鲵的抢救性保护,到人工繁育大鲵,再到大鲵系列产品研发,张家界探索出一条独特的成功之路:1972年,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大鲵研究的科研单位;1978年,首次成功实现大鲵人工繁殖,填补了世界大鲵人工繁殖技术空白;1996年,正式设立我国第一个大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7年,第一次开创人工开凿隧洞保护大鲵的先河;2002年,率先举行全国第一次大鲵人工放流;2010年,建立世界首家大鲵生物科技馆;同年,“张家界大鲵”成功申报我国第一个水生野生动物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张家界荣获“中国大鲵之乡”的称号……目前,全市年繁殖大鲵种苗40万尾以上,大鲵养殖规模达到120万尾。

  为保证大鲵的品质特色,在湖南省质监局的大力支持下,张家界于2012年制定并实施了全国首个针对大鲵养殖和质量的地方标准——《张家界大鲵驯养技术规范》和《张家界大鲵产品质量标准》,对选址建场、引种系谱、饲养等要求进行了规范,并采取“苗种自繁、饵料自给、质量自控、生态养殖”的封闭式运作模式开展人工养殖。

  今年初,为配合农业部“自6月1日起全面实施养殖大鲵标识化管理”的要求,该市决定,从即日起实施“张家界大鲵”人工养殖标识和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标识“双标识”管理,正式启动“张家界大鲵”自己的“智能身份证”,采用扎带式标签,捆扎在大鲵颈部,用阅读器扫描扎带标签,可显示每一条养殖大鲵的相关信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标识,采用RFID技术,将张家界大鲵的养殖场所、生长年龄、养殖过程等信息一同输入专用标识内,消费者通过手机端读取专用标识信息,就可以科学识别“张家界大鲵”。

  张家界市副市长向佐谊表示,张家界大鲵“双标识”启用后,将整合大鲵养殖标识管理系统和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标识管理系统,搭建张家界大鲵质量安全管理综合平台,实行智能化、数字化、移动端、封闭式管理,实现张家界大鲵质量追溯和信息查询,将进一步强化张家界大鲵质量管理,凸显张家界大鲵品牌,保证张家界大鲵品质高端化,维护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王建军 记者王融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