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厚存:斑斓的油画 艰难的人生

06.12.2014  14:03

 

 

张厚存油画作品

 

 

张厚存油画作品

 

11月底,张厚存油画馆在马洲文化研究会内成立。馆内展出了张厚存60年来的油画、速写等作品78幅。从他的油画里,人们看到了靖江上世纪50年代以来各时期的城乡面貌、风土人情、社会变迁,更看到了半个多世纪里张厚存对美术的痴迷。

 

78岁的张厚存先生是我市油画的开宗人物,早年师从吕斯百、秦宣夫、徐明华等著名画家,并受法国农民画家米勒、印象派大师莫奈的影响,形成了浓郁厚重、芬芳俊逸的田园画风。上世纪70年代末,他又首创铁皮油画,在中外画坛独树一帜。

 

从艺一甲子,作品逾千幅,桃李满天下。张厚存是靖江美术的标杆,是靖江文化的风景。

 

考了八次才上了大学

 

上世纪40年代初的一个夏天,靖江城内一户普通的人家,五六岁的儿子没事儿就喜欢拿着树枝在地上画画。父亲喊儿子洗澡,儿子撒娇着要父亲画鸡、画猪,不然不洗。慈祥的父亲哈哈大笑,满足着儿子的无理要求,说鸡他就画鸡,说猪他就画猪,说房子他就画房子,还要画山、树、桥,最后成了一幅漂亮的乡情画,儿子这才心满意足,高高兴兴地洗澡去了……这个闹着要看画画的就是童年时的张厚存。

 

孔庙小学,大成殿天花板上画着各种各样美丽的图案,一个班正上音乐课,音乐老师周绍芳在弹琴,弹着弹着她突然喊:“小朋友为什么躺在地上?”那孩子这才起身,原来,他对天花板上的图案产生无限的暇想,直到入迷……这个躺在孔庙地砖上看天花板的孩子,就是少年时的张厚存。

 

六年级,这个孩子学习并不认真,喜欢看《三国演义》《水浒传》等课外小说,班主任范广亮就让学生画一套“两个顽皮学生的转变”来教育大家,这个学生抓紧时间画了20多幅,着了色。后来这套画在少先队成立的时候,在大会堂里贴了出来,全校都轰动了,画画的学生成了学校有名的小画家……这个六年级就能画彩色连环画的学生,就是张厚存。

 

因数理化、英语等成绩不佳,张厚存初中勉强毕业后考高中,考了四所高中都没有被录取。他对高中彻底失望,决定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特长,学美术。

 

考美术也有难度,靖江当时没有懂素描的老师,书成了张厚存唯一的老师,他很注意看美术杂志,有关于素描的一些理论他几乎都背熟。自学的几年中,张厚存感到没脸见人,不愿穿新衣,不留头发,下定了决心:“如果考不取学校我就一直留光头。

 

1954年,张厚存在报纸上看到浙江美术学院附中招生,就决定去考。一个人大胆地第一次来到了大上海,找到了上海师范学校。报名时,张厚存看到的是人山人海。当时,每个考试的学员要交3张作业。别人的素描都是用8K铅笔纸画的,而张厚存用的是32K白报纸,简直是拿不出手。只能偷偷看人家的作品,偷偷地跟着学。结果可想而知,他初试就被刷掉了。

 

就这样,他买书自学,虽然画艺日渐精进,但再出去考试,还是屡屡失败了。直到1956年的春天,靖江人事局把张厚存等初中毕业生全部分配工作。他被分到了高桥供销社做营业员后,心思依然在画画上,一有时间就躲在角落里画画,工作做不好,总是被批评。

 

看到报纸上登了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招生的广告,他又动了心。就在自学整整三年,前前后后考了八次后,他被录取了。

 

自创铁皮画

 

进了南师以后,张厚存看到了自己和同学的差距,毕竟自己没有经过正规的学习、辅导。他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刻苦学艺。经过一年努力,他的基本功水平已在班上领先,速写数量和速度之快也是大家公认的。也是从那时起,张厚存将自己的发展方向定位为油画。

 

1958年,为了创作好作品向建国10周年献礼,美术系决定将张厚存所在的班级派到盐城阜宁河网化工地,体验生活。他们和民工同吃同住同劳动,天寒地冻的日子,大家10人一组住在工地旁一个用高粱杆搭成的工棚内,外面刮大风,里面也是呼呼的小风,睡觉冷得睡不着。白天,学生们和民工一起到工地上推小车、运泥,十分劳累。

 

画画的时间大约只有一星期,只能画些速写。有一天早晨,张厚存发现太阳刚露出地平线,霞光万道,十分壮观,他赶快用油画色捕捉到这一壮美景色,后来放大重画成《淮河的黎明》。

 

毕业填写志愿时,张厚存写下了到艰苦的地方去的志愿,后来分配到泰兴县文化馆做美术工作,因为当时他还有四个弟弟两个妹妹在读书。

 

有一次,全国劳动模范何永乐的事迹深深感动了张厚存,他就兴冲冲地赶到黄桥何韩大队想为他画像,却被何永乐一口拒绝,说“不画不画,原来有人给我画的,一点都不像,很难看。”没有办法,张厚存只好先给别人画。何永乐一看,倒别说,还蛮像的,这才同意张厚存给他画。

 

画画的时候,老百姓围上来看热闹,那时,在农村里,画油画是很少见到的。画了一个小时,张厚存离开画幅想休息一下。等他回来以后,突然发现画上何永乐一只眼睛没有了。在张厚存的追问下, 一个老头说:“这是我扒掉的,眼睛上有个疤,我就把它扒掉了。”张厚存哭笑不得,只能解释说,这是油画呀,要站远看,眯起眼睛看。他赶紧把眼睛重新画好,画好后,叫大家退远一步看时,终于听到了一片赞扬声,都说“”。

 

1965年,张厚存调回了靖江。那时候,油画材料很紧张,好多油画家被迫改行,张厚存也很犯愁。一次偶然的机会,新华书店要布置橱窗,要他去帮忙,在那里他得到了一批废弃的统一规格的铁皮。这批铁皮上都是印着文革内容,他就用白漆把它刷掉,两天后都干了。但这种马口铁皮太光滑,粗糙的油画笔没办法将颜色画上去。眼看数百张铁皮,就没有用了,多可惜呀!张厚存就用调色刀将油画色刮掉,谁知,就在他一刀一刀刮的过程中,竟然产生了一种特殊的效果,只有在水彩画或者水墨画中才会产生的特殊“韵味”,效果竟然也能在铁皮上出现了。刹那间,张厚存觉得妙不可言,茅塞顿开。用钢刀来对付铁皮,以硬对硬,这肯定是个绝招。他的第一幅铁皮油画完成后,心里非常激动,颜色的肌理效果和韵味,都是画布上表达不了的。

 

终成油画家

 

1982年春,省文化厅厅长陈超来靖江文化馆检查工作,偶尔看到张厚存在作铁皮油画,大为称赞,并表示支持他去南京举办个人画展。

 

1983年,张厚存在南京举办了第一次“张厚存乡土油画展”。一共展出了百余幅作品,铁皮油画四十几幅。省里的油画家第一次见到铁皮油画,认为这是一种创新。江苏省美术馆徐天敏馆长当即决定收藏两幅铁皮油画:《庭院雪景》和《春舟》。

 

一个月之后,张厚存又到扬州举办了画展,有三幅油画《竹林人家》、《少女》、《知心话》被美国人方鲁与夫先生收藏。1985年又到上海展览,油画泰斗颜文梁题词:“乡土美”。

 

1987年,张厚存的个人画展在北京展出。他将画框都做好了,靖江人民公园用大卡车走了三天,运到北京,展览了一个多月。徐悲鸿先生的遗孀廖静文女士见到张厚存的铁皮画后,感触很深,她说徐悲鸿在世的时候也想画铁皮油画,他只画了一幅是用画笔画在铁板上的,既重又不方便,后来就没有画下去,但这张画还保存在徐悲鸿纪念馆,她看到张厚存的铁皮油画以后,触景生情,说:张厚存是徐悲鸿的再传弟子,他继承和发展了徐悲鸿的事业难能可贵。当时很多媒体都来采访,《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文化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等30余家新闻单位都报道了这次画展。

 

1994年,张厚存收到了美国紫晴园画廊的邀请,带着30多幅铁皮油画漂洋过海,来到旧金山举办画展。展出的第一天,美国有好几家报纸来采访了,发表了有关文章,称张厚存为“铁皮油画创始人”。这次画展在旧金山展出十天,反响强烈。正当画展要结束的时候,纽约国际文化艺术中心负责人朱先生打电话给张厚存,希望他能到纽约举办画展。张厚存非常高兴,但当时剩余的油画已经不多了,他就叫家里邮寄了一批画到美国,又临时创作了10多幅,数量凑了近40幅,在纽约又举办了一次个人油画展览。尽管美国不错,可张厚存的心还在中国,“我的根还在家乡。艺术的灵感离不开生我养我的土地,否则就会枯萎,这一点我是深信的。”他说,美国之行使我终于认识到油画的价值和油画的魅力。艺术只有坚持走自己的道路,总会有前途的,总会得到人们承认的。

 

2000年,“铁皮油画”获得了“吉尼斯之最证书”。张厚存终于实现了儿时的梦想,实现了成为油画家的梦想。

杨恒俊: 能人村官致富不忘乡邻
  2009年,杨恒俊临危受命,靖江网
陈燕萍: 心系人民的“法官妈妈”
  2002年,在办理一起民事诉讼案期间,靖江网
袁凯飞: 靖江造船业的领军人
  1994年,袁凯飞受命于危难之际,靖江网
夏彦奇、夏朵:父女都是“靖江好声音”
    在今年“靖江好声音”的首场比赛靖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