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工匠精神”需要更多“鲁班”

25.04.2016  13:59

  4月25日,第三届江苏技能状元大赛决赛将在无锡市举行。

  如今,创新驱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无疑,我们需要很多科技创新领军人物。但光有“爱因斯坦”,没有大批高素质劳动者,也很难体现创新优势。技术工人技术不行,先进技术就难以消化吸收,科研成果就难以顺利转化,先进设备就难以发挥应有能力。一言以蔽之,创新发展既要有更多“爱因斯坦”,又要有更多“鲁班”。开展技能状元大赛活动对于弘扬“工匠精神”,催生更多“鲁班”,有着重要促进作用。

  近年来,无锡市大力开展紧缺型高技能人才培养,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去年底,无锡市高技能人才总量累计已达27.75万人,占该市技能劳动者总数比例的36%,每万名从业人员中高技能人才有711人。无锡市已有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人、全国技术能手13人,省技术能手66人、市高技能人才成就奖获得者36名。高技能人才大批涌现,大大提升了产品质量优秀率及技能创新改造率,为无锡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曾在媒体上看过“金牌工人”窦铁成事迹。窦铁成,中铁一局电力工人。工作30年,他写了60余本工作笔记;成功解决了52个重要技术难题,为企业创造效益1380余万元;他参与建设的38个铁路变配电所,全部获得了优质工程奖;他被誉为“新时期专家型技术工人”,多次获得铁道部总工会火车头奖章。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工匠精神”实际上就是对职业高度忠诚,就是刻苦钻研、精益求精,就是努力“做最好的自己”。有这种“工匠精神”,才可能成“鲁班”。自觉践行“工匠精神”者越多,“鲁班”就会越多,转型升级才会更加顺利。

  目前,弘扬“工匠精神”,培养更多“鲁班”,正面临着一个突出矛盾: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旺盛但社会认可度低。职业院校毕业生待遇相对普通高校毕业生而言偏低,用人单位过于重视学历层次而轻视实际技能,“唯学历”现象普遍存在。如何创新多元化技能人才评价方式,推进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建设,激励更多人愿意做“鲁班”,还需要多出些实招。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既有更多“爱因斯坦”,又有更多“鲁班”,才能撑起“一中心”、“一基地”,即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刘根生

编辑: 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