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来长江水 重现太湖美
“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水上有白帆哪,啊水下有红菱哪,哪水边芦苇青,水底鱼虾肥……”一曲太湖美唱出了人们对碧波荡漾太湖的赞叹。然而令人尴尬的是,曾经久负盛名的太湖,近年来却频频因水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而见诸媒体。
为缓解太湖地区的水质型缺水状况,水利部自2002年起先后实施了“引江济太”调水试验和扩大引江济太调水试验。通过常熟水利枢纽将长江水引入望虞河再送入太湖,加快太湖水体置换速度,增加向太湖周边和下游地区供水,改善太湖流域水环境。在此基础上,2007年江苏建立了调水引流的长效机制。
1998年建成的常熟水利枢纽工程是排泄太湖洪水的主要骨干河道——望虞河入长江的控制工程,也是“引江济太”的龙头工程,工程原设计主要是防洪、排涝为主。自实施“引江济太”后,由于长期调水运行,泵站运行工况发生了较大改变。江苏省太湖地区水利工程管理处主任郝春明告诉记者:“2008年,常熟枢纽的工程状况可以说是故障频发,一是运行过程中泵站机组部件经常损坏,一年当中,9台机组共大修、抢修13次。二是水闸上下游海漫被水流剧烈冲刷,破坏程度相当严重,面积足足有一个足球场那么大,最深处达到5米多深!”工程出现的一系列状况已严重威胁工程的安全运行。
为保障常熟枢纽安全稳定运行。枢纽工程自2008年12月开始实施加固改造,修复枢纽上下游引河的水下冲坑及消能设施、更新泵站主机组及辅机设备、改造泵站流道并重建枢纽监控系统、整修厂房、增置长江侧清污机等。经过七年多的努力,目前常熟枢纽加固改造工程基本完成,作为“引江济太”的龙头工程,常熟水利枢纽在加固改造工程建设中创新实施了“科学调度精确化、施工控制精细化、现场管理精准化”的“三精”管理模式,亮点频现,创造了许多可供同行借鉴的宝贵经验。
亮点一:精准调度,施工与运行同步进行
由于防汛和太湖应急治理预防蓝藻的需求,常熟枢纽必须时刻准备着接受水利部太湖局和江苏省防指的统一调度,随时准备投入运行,这对工程加固改造无疑是一项巨大的考验。
2010年汛后,正值泵站主机组更新改造的关键时期,恰逢上海市进行青草沙原水系统切换。为保障原水系统切换期间上海市供水安全,上海商请江苏给与给予支持,实施“引江济太”应急调水。江苏省太湖地区水利工程管理处主任郝春明告诉记者:“由于当年冬季太湖流域降雨稀少,要确保青草沙原水系统切换期间应急调水方案的成功实施,引江入太工程就显得更为重要。”
大局当前,面对建设和运行同步实施的难题,省太湖管理处迎难而上,一方面统筹协调各方力量,加快工程建设进度,另一方面组织泵站突击开机应急调水。为处理好工程建设与运行的关系,省太湖管理处和工程建设处要求各参建单位,不仅要满足新设备安全施工要求,同时也要做好运行设备的保护工作;不仅要确保新设备的安装拆除进度,同时也要保证设备拆除时,运行设备的线路、管道等不受损坏。建设处经常组织监理及安装人员开展相关的协调会,不仅要求监理和施工单位加强现场的管理,同时还派安全、技术人员对现场进行不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加强现场运行设备和施工现场的隔离和防护,制作基坑木盖板防护,在巡视区域加装临时照明。省太湖管理处还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加大运行巡视力度和完善应急预案。按照“加固服从运用”的原则,最大程度地满足了常熟枢纽在不影响开机运行的同时,确保设备更新改造的顺利进行。
在应急调水期间,为确保调水引流工作正常进行,管理处在加强运行值班的同时,严格执行工程运行管理规程,加强对电气设备、主机泵的检查并及时维修抢修,还针对水下工程、隐蔽工程等重点部位进行检查。江苏省太湖地区水利工程管理处领导更是经常深入一线,驻守调水现场,协调指挥各项工作。除此之外,管理处还加大巡查力度,组织对望虞河沿线60多个闸站进行巡查,确保调水引流的水质和水量。
据统计,自常熟水利枢纽工程实施加固改造期间,管理处先后12次实施了调水引流任务,共引水127亿立方米,入太湖60亿立方米,相当于一个半太湖的水量。尤其是在2011年,太湖流域发生近60年来同期最严重的气象干旱,常熟枢纽泵站机组连续开机运行230天,累计引水31.9亿立方,全面超历史同期水平,也超过了设计水平。
亮点二:精准控制,方案与工序及时优化
加固改造不同于新建工程,由于设计阶段不具备彻底停运的条件,水下水毁情况难以准确认定,建设处专门成立专家组,在施工过程中快速反应,及时调整施工方案,针对施工围堰降排水方案进行反复论证,增设上下游两岸排水井,调整排水速度,确保基坑大面积排水一次性成功;针对排水后水下冲坑的情况,将原来的压力灌浆方案调整为冲砂密实方案。
在一期水下施工过程中,基坑降排水和启闭机拆除同时进行,启闭机安装与下游清污机桥、护坡、海漫、护坦施工同时进行;二期机电设备更新改造过程中,水下机组安装和厂房电机梁浇筑施工同时进行。这些工作涉及专业复杂,工作面严重交叉,对施工组织和现场管理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江苏省太湖地区水利工程管理处立足于周密计划和统筹安排,做好各参建单位的协调工作,始终牢牢把握着施工主动权,通过加强对现场施工的协调,制定工程总体控制性计划,加强各道工序的精准控制,将工作任务细化落实到月、周、天,落实到每个班组和个人。主要管理人员更是每天召开一次碰头会,及时调整资源配置,实行动态管理,同时搭配班组、工种限制,让每一个部位、每一个节点都能集中优势兵力,在最短的时间内最高效完成任务。
科学的施工调度管理,果断的现场决策,使现场多点作业同步施工,交叉繁忙而又井然有序。敬业的管理队伍,熟练的技术工人,又保障了施工效率,实现了各个环节的有机融合。
亮点三:精准管理,安全与进度取得双赢
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江苏省太湖地区水利工程管理处克服了多工种交叉作业、施工与运行同时进行等重重困难,全面落实安全生产制度,实现了无一例重大安全事故发生的目标,并比预定工期提前完成。
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工程开建时,建设处就着手成立了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参建各方均有一把手抓安全生产工作,同时配备了安全生产监督员,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施工安全、用电安全等安全知识教育。建设处还与各参见单位签订了安全生产合同和安全生产责任状,各参建单位逐级、逐岗签订了全员安全生产责任状,层层分解和落实了安全生产责任制,为安全生产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加强施工现场管理。由于本次加固改造涉及专业众多,人员组织复杂,施工难度大,安全要求高,建设处注重现场施工组织。省太湖地区水利工程管理处领导几乎每天都坚持赶往工程现场,一线协调指挥,加强工程控制,最大努力减少交叉影响,减轻事故隐患。如遇到无法避免的不同专业工作之间的相互影响,则是提前制定预案,采取特殊的现场控制要求,合理的安全措施,确保安全施工无事故。
由于措施得力,在保证安全无事故的基础上,加固改造各阶段的工期都比预定时间有所提前。一期水下修复工程仅用81天就完成了11万土方围堰施工、浇筑1.2万方混凝土等任务,比预定工期提前15天;9台主机组分两个阶段更新改造,由于施工方案合理,工序控制有力,两个阶段均提前40天完成。厂房加固改造及长江侧清污机施工,克服了边运行、边施工的困难,也按时完成了施工任务。因此,整个常熟枢纽加固改造工程圆满超前完成了各项建设目标,取得了显著的工程效益。
除此之外,在常熟枢纽加固改造中,江苏省太湖地区水利工程管理处主动协调,积极推动对水工建筑物外观、管理区环境综合整治的优化设计,高标准编制了《江苏省常熟枢纽水利风景区规划》,大幅度提升了常熟枢纽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品位,打造并创建省级水利风景区。在此过程中,江苏省太湖地区水利工程管理处十分注重文化挖掘工作,成立专门小组精心设计,合理布局,将文化理念渗透到工程改造的每一个细节当中,在水工建筑的外墙上设置了仿古的门框,管理处内也是园林式设计,布置了意境悠扬的休憩亭,栽植了大量的各种树木以及渐变花草,铺就了鹅卵石走道,绘制了大量的壁画等等,处处洋溢着浓郁的水文化气息。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相信随着常熟枢纽改造工程的完工,这个“引江济太”的龙头工程将会发挥更加显著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保障流域水安全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刊登于《中国水利报》作者:陈锋 程瀛 刘红伟 摄影:缪宜江 责编:省水利信息中心 程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