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智"+"引技" 经济新常态下江苏外企创新图变
中央“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坚持开放发展,积极有效引进境外资金和先进技术。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到账外资连续12年领跑全国,江苏如何保持优势做大外资增量,同时推动存量外资转型升级?这是摆在众多外资企业面前的课题。
外资企业,也有坎儿要迈
外资,在江苏经济中扮演重要角色。全省四分之一的固定资产投资和税收,超过六成的对外贸易额,超过七成的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和三成以上的就业岗位来自外资企业。但近年来我省外资阵营出现不少新变化。去年,二产实际外资占比降至54.4%;三产实际外资占比升至43.5%。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先进制造业占比提升,已超六成。与此同时,融资租赁、现代商贸、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占外资服务业比重今年前9个月已达40%,同比提高9个百分点。
中国外资企业协会常务副会长邵祥林认为,当前外资企业发展存在种种问题,如与本土企业竞争加剧、知识产权保护有待更好落实、准入限制的障碍、自身产业层次需要提升等等。这其中有些在江苏也有不同程度的存在。
省商务厅日前就服务业利用外资做了专题调研,发现某些领域仍有“玻璃门”“弹簧门”现象。外资医院虽然进入门槛放低,但在医保定点、医护人员职称评定、床位补贴等方面不能享同等待遇。由于外资养老机构不允许兴办医院,直接影响医养结合类外资项目。一家以服务失能老人为特色的法国医养机构,只能借助当地一家三甲医院的医疗资源,以合作方式落地。
作为一家智能系统产业的著名企业,研华科技来到大陆23年,对综合成本尤其是劳动力成本变化感受深刻。该公司总经理陈顺浪说,“最近10年,员工薪资年均上调18%,公司综合效率每年须提高15%才能消化人力资源成本。”
换个“活法”,迎来海阔天空
挑战客观存在,关键是如何应对。实践中,我省外资企业各有各的策略和招数。
江苏富士通通信技术公司1994年成立,开始主要做数字程控交换机的制造和销售。“那时因为固定电话发展很快,富士通凭借在这个领域的先进技术,最高年销售收入超10亿元。”公司副总经理那如说,受互联网经济冲击,数字程控交换机生产制造大幅下挫,2008年销售额不足千万元。公司及时调整,转向软件开发外包、客户服务等业务经营。去年,完成软件开发和服务外包项目实现销售10亿日元。“现在公司员工比设立初期减少200多人,销售规模反而增加很多。”
2009年,卡特彼勒研发总部整体移师无锡。公司总经理尚尔兵说,这是卡特彼勒全球最大的综合性研发中心,为全国卡特彼勒近30家机构服务。不久前,专门研发了一个虚拟现实实验室,不必等出样机而在图纸模型阶段就可以验证。
近年一些IT企业的迁徙潮对昆山等台资IT企业集聚地带来冲击。昆山商务局副局长杨波说,虽然过程艰难,但坚持之下已见成效,纬创由原来单一笔记本电脑变成了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三足鼎立,今年接单和完成情况都不错,仁宝订单也回流明显。新设立的世硕电子专做苹果手机,很有竞争力。
从成本导向,迈向研发导向
长期关注我省外资经济的浙江省特聘教授李晓钟说,外资来到中国,最初看中劳动力成本低,采用加工贸易方式。随着外部环境的改变,很多外资企业设立研发中心,研发导向型外资项目越来越多,这在全国有示范效应。
研华科技2001年在昆山建厂,开始时只做电脑主机板,2003年设立研发中心。陈顺浪介绍,2009年实现主机板研发、制造、维修一条龙。2012年开始,导入工业4.0,大幅提高自动化程度,增强柔性设计制造能力。目前,公司日均更换6.5次产品线,1台电脑的订单也能接。依靠持续升级,公司年均减员100人,销售却稳步上升,去年19亿美元,今年有望达21亿美元。李晓钟说,从成本导向到国内导向,再到研发导向,江苏外资产业层次明显提升。
外资研发中心、功能性机构本身也要转型升级。省商务厅外资处处长汤大军说,有的研发机构根据全球需要进行研发攻关,在全球范围调动人员,还兼具人员培训、产品技术测试基地等功能,实现了研发人员的本土化,还提高了企业竞争力和话语权。
江苏的外资已规模空前。实现其转型升级,必须从增量和存量两方面着手。省商务厅副厅长赵进表示,做存量就是要抓住“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重大战略,推动外资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和科技创新,向产业链两端的“微笑曲线”延伸。做增量就要逐个清除不合理限制门槛,打破体制、机制障碍,着力推进审批制度改革,营造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加强“引资”“引智”和“引技”结合,推动服务业开放进入新的阶段。(邵生余 陈 晨)
编辑:圣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