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天候引导式康复模式现身儿童福利院
中国江苏网4月13日讯 饮食起居,每一个环节都是康复与回归社会的过程。日前从无锡市儿童福利院了解到,该院引进了上海致康园全天候引导式康复模式,对该院近百名脑瘫儿童来说,是一种全新的尝试。
康复与教育相融,为孩子回归社会加油
“两手抓住条台,用力往下蹭,脚踏地板,坐坐好,双脚打弯,踩实地板”,儿童福利院一楼的教室里,几名10岁左右的脑瘫孩子在康复老师和引导员阿姨的带领下,边说边做。“现在下课,拿出左手,说bye-bye”,老师要求孩子们举起手,她则和孩子们一一击掌。顺利与老师对击的瞬间,每个孩子都流露出成功的喜悦。
儿童福利院负责人陈国梅每天都会到各处去看看这些尝试新康复方式的孩子,他们的点滴进步都让她快乐。“以前的康复训练近乎流水式,康复师每周一次来做康复,一个孩子40分钟”,陈国梅说,从3月中旬起,来自上海致康园的24人组成的康复师团队入驻儿童福利院,开始了对脑瘫孩子全天候的康复。从早上6点30分孩子起床,到晚上8点睡觉,康复师和引导员阿姨一直陪伴左右。
高研是这个团队的带队康复师,这一行,她做了10多年。她表示,致康园在菲律宾都有分园,这种引导式的康复得到了不少人的认可。很多机构的康复和教育是分开的,但致康园认为这是一体的,他们尤其要培养孩子回归社会的能力,语言、沟通、生活自理。“无锡的脑瘫儿云云(化名)以前不愿意开口,看到老师就躲”,高研说,孩子现在会主动说“高老师好”,这种与人交往的能力是康复的一部分。
希望有支周末爱心志愿者团队
据悉,儿福院引入的致康园团队将在锡一年,希望能帮助无锡建立脑瘫儿养育的新模式。高研说,上海致康园的创办者吕舜玲本身就是脑瘫患者,她是传奇人物,在香港经历过各种康复训练,最后探索出一套“吕氏推拿法”。为让更多脑瘫儿童受益,她卖掉父母留给她的价值近千万元的洋房,开设民办的致康园。虽然园内收入不高,但这种造福于人的理念也影响了高研,使她从一个经常给名人推拿的中医,加盟到致康园做康复师。
做一行,经济上的收获很少,精神上的收获却很多。2012年底,一个来自安徽的孤儿由资助者送到致康园。在进行矫形手术后,经过三个月的训练,原本只能蹲着无法走路的孩子,能不依靠任何东西独立行走。高研说,智力正常的脑瘫孩子,相对来说康复效果更好。
无锡市儿童福利院共有近百名脑瘫孩子,目前交托致康园团队的是32名状况较好的孩子。尽管如此,高研说,上海园内的孩子一般都有父母,状态要好许多。有业内人士介绍,福利院收养的孩子是家长无法养育而遗弃的,脑瘫程度一般都很严重。陈国梅说,致康园团队原本可以双休,但目前非常忙。像高研,上海还有许多徒弟在等着她指导,原本打算两头跑的她,现在一天忙完后,只能通过视频进行指导。
“在上海,致康园的影响很大,有一支强大的志愿团队”,高研说,团队以“同心圆”“牵手上海”等公益组织为主,成员都较年轻。志愿团队的加入,也给脑瘫儿童带来了更多与外界接触的机会。志愿者要经过培训,了解脑瘫儿童的知识,连对上厕所的步态该怎么走,都有所要求。同时,志愿者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和穿衣打扮,如不能穿超短裙等。高研说,好的志愿团队对孩子的认知、语言和沟通方面帮助很大。
目前,儿童福利院也希望能有一支团队加入周末脑瘫孩子的康复过程中,让这些孤儿能拥有更好的生存质量。
编辑: 王高峰、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