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闸创业板助推中小企业腾飞

31.07.2015  11:48
  2009年10月23日,中国的创业板正式开板,揭开了“中国纳斯达克”的序幕。

  这一天,已让中国中小企业、投资人久候了10年。

  自改革开放后,全国的中小企业支撑起国民经济的半壁江山,企业数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尤其在解决就业方面,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但现实中,中小企业的发展却并不乐观,融资难成了“咽喉问题”。

  有数据显示,尽管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中小企业的融资获得了很大的支持,增幅高于全国企业平均水平。但因中小企业基数大,国有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总额,只是大型国企的零头而已。“杯水车薪”的资源支撑,制约了中小企业群体的生存与发展,进而延缓了整体经济的发展速度。

  因而,创业板的设立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了直接的渠道,同时,还为风险投资提供了明确的退出渠道,加强了中小企业的借贷信用。

  6年后的今天,创业板不仅成为了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一环,更助力高成长性企业发展壮大。

  自首批28家公司挂牌上市以来,创业板市场快速发展,新上市公司数量逐年增加,市场规模稳步扩大。464家上市公司总流通股本9494亿股,市盈率最高146.57倍,出现在6月3日,是深市股票平均市盈率的2倍多。

  6年来,创业板聚集了400余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公司,覆盖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业、新材料、新能源和生物等领域,形成了鲜明的板块特色。创业板新兴产业分布契合了我国产业升级的现状,充分反映了现阶段经济结构转型的方向,成为助推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之一。

  创业板公司市值高飞,与今年上半年的牛市行情关系密切。正如时下,A股市场遭遇剧烈震荡,“牛转熊”行情越发夺人心魄,那些创业板公司的业绩是否能支撑其“高贵”的估值光环,谁又将为“泡沫”估值付出代价?

  再看美国纳斯达克,市场诞生了像苹果、微软、谷歌等全球知名公司,它们的市值不仅在全球创业板市场中傲视群雄,更为关键的是,其股价上涨与盈利增长实现了良性循环。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它们都拥有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产品。

  A股创业板市场要产生中国的“苹果”、“微软”,显然不能仅仅依靠牛市的“吹泡泡”。重要的是,要提升上市公司治理水平,并拥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与服务。

  2009年中国经济大事记

  1月,十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密集出台。继2008年末,中国政府宣布投入4万亿实施大规模的经济刺激措施后,国务院紧接着通过了汽车、钢铁、纺织、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物流等十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并密集出台。

  6月,《食品安全法》正式生效施行。取消食品“免检制度”,对“问题食品”实行召回制度,其代言者承担连带责任,保健食品宣传不得涉及治疗功能,权益受损消费者可要求10倍赔偿,食品添加剂使用得到规范。

  10月,中国汽车第1000万辆下线,使中国迈入千万辆级汽车生产大国行列。

  12月,武广高速铁路开通。时速350公里的高速列车,使广州至武汉的运行时间由10小时缩短至3小时。

  2009年河南经济大事记

  6月,郑州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开工建设。地铁的开建,标志着河南真正走向“地铁时代”。


  7月,河南南水北调“大移民”开始。河南淅川县需搬迁安置移民16万多人,其单县移民人数是中国水库移民史上最多的。河南移民舍小家为大家的牺牲精神赢得了全国的尊重。

  9月,河南开启“大招商”模式。河南省政府正式出台“关于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同时,下发5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奖励承接产业转移项目的市县。

  11月,郑汴新区总体规划(2008-2020年)方案出台。按照这个规划,到2020年,郑汴新区将会成为占地410平方公里、总人口500万、环境优美、充满活力的现代化复合型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