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合作,攀上产业最高端
国电南自与ABB中国从商战对手到跨国牵手——
新华报业网讯 8个月前,由国电南京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和ABB(中国)有限公司共同投资的南京国电南自自动化有限公司(南自ABB)搬入了水阁路上的新厂区。制造平台的核心设备表面贴装自动生产线从1条增加到3条。“从元器件进来到装置出去,我们这里110个大类上万个型号,现在真正做到了多品种、灵活性和可批量生产。”制造平台副总经理王迅说。
宏观经济的下行压力似乎并未改变这家公司的运行轨迹:上海陆家嘴配网项目正在推进中,越南河静钢铁厂变电站自动化系统进行现场调试,香港机场和澳门银河变电站自动化项目进入扫尾……每个项目的身后,都是几千万元的订单和业绩。
3月19日,省委书记罗志军在该公司调研时,高度评价国电南自与ABB变竞争对手为合作伙伴带来的可喜变化,称赞这一强强联合,对我省发挥开放型经济优势、以开放合作促创新转型、推动产业加快向中高端攀升具有良好的示范效应。
十年竞争一朝牵手
十几年前,ABB公司就已是全球电力和自动化领域的领导厂商,国电南自则在我国智能电网产业雄霸一方。双雄逐鹿,结果是各自业务此消彼长。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输变电市场,特别是特高压、智能电网等新兴业务异军突起,使得ABB公司不得不重新审视中国策略。与此同时,国电南自对ABB国际一流的自动化和电力设备制造技术、先进管理理念以及国际营销渠道,也颇为认同。经过反复接洽磋商,双方终于在2011年6月13日签订协议,合资成立南京国电南自自动化有限公司。“这是ABB公司有史以来在华的最大投资,双方实际投资17.45亿元,国电南自占股51%,ABB占股49%。”南自ABB总经理杨刚说,同意中方控股已显ABB对合作的重视。ABB在中国所有电力二次设备业务与国电南自的电网自动化业务整合,注入合资公司。
合资意味着改变
“和中国企业合作,对我来说是有挑战性的。”在合资公司担任首席技术官3年多的外方派驻代表施康瑞,并不掩饰当初的担心。
中西方文化的不同,尤其是作为世界500强的ABB公司与作为中国老牌国有企业的国电南自在企业文化上的差异,使得合资开始时难免磕磕绊绊。
利用互联网、依靠系统管理一切事务,在ABB派驻合资公司的每位代表看来早已司空见惯,但三年多前对1600多名国电南自的中方员工来说,却是新鲜事。财务部门一位员工说,财务报销一直是领导在纸质单据上签字生效,而ABB的报销流程及单据往来都是在系统中完成的,无纸化让很多人感到不适应。“再如,南自员工习惯使用QQ聊天工具交流工作、传送资料,这在ABB却是大忌。他们规定公司的一切事务,小到一个产品的规格信息,大到项目报价、公司运营情况等,都必须用公司的专门邮箱传送。”他说,后来才明白,这原来是保护企业信息安全的基本手段。
合资意味着改变。和中国员工共事几年后,施康瑞坦言:“中国的企业管理人员和员工学习愿望都很强烈,虽然有时接受新理念、改变原有习惯不容易,但大家都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来调整磨合。如今,ABB的管理经验正成为公司每位员工的日常习惯。”
就像春雨润物一样,南自ABB的变化在悄无声息中发生。一位生产主管说,以前都是上半年拿订单,下半年回笼资金。组织生产以订单为导向,有时甚至把产品先生产出来,结果往往库存增多资金沉淀,同时货款大量拖欠,企业财务成本越来越高。引入ABB理念后,365天都在回笼资金。结果去年公司库存下降27%,财务成本降低24%,股东回报率也由合资第一年的-15%变成了去年的31%。
“混搭”收获出乎意料
强强联手,南自ABB技术升级加快、国内外市场拓展屡有建树。
公司自主研发的二次设备舱实现了二次设备的高度模块化、集成化,做到即插即用,现场就地安装,占地少,作业简单,大幅降低了智能变电站建设周期。公司承接的全国首座全户内220千伏装配式变电站——上海洞泾变项目只用了7个月即建设完成,而以往传统变电站建设周期一般需要13~15个月。
杨刚说:“这两年中,南自ABB在很多项目的激烈竞标中胜出,ABB和国电南自优势技术产品的‘混搭’和双品牌战略起了重要作用。”
正在上海陆家嘴配网自动化项目现场的项目经理任建刚告诉记者,去年11月,南自ABB集成中外双方在配网产品和技术方面的优势,形成分布式配网方案,一举击败西门子、施耐德等跨国巨头而中标。“下个月,我们的工程投运后,东方明珠塔、金茂大厦、环球金融中心一带的用户,一旦遇到电网故障就可以在最短时间内恢复供电,全年累计停电不超过5分钟。这样的供电可靠性已达到新加坡、东京等世界水平,而这正是双方合作的成果体现。”
ABB的业务遍及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电南自作为国内二次设备龙头企业,“走出去”的想法一直很强烈,但国外销售网络和售后服务网络的建设是难题。合资带来了转机,如今南自ABB的二次业务已覆盖白俄罗斯、厄瓜多尔、越南、巴基斯坦以及非洲等国家和地区。
不仅如此,ABB的技术优势也在为合资公司拓展更大的国际市场提供支撑。杨刚说,国外很多用户要求产品必须无铅化生产,南自ABB已拥有全国首条无铅化生产线,同时借助ABB总部的产品验证中心和技术支持,已经成功开启了又一国际市场通道。
(本报记者 邵生余)
编辑: 廉昕朦、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