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开放促改革,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14.12.2014  18:52

新华网北京12月14日新媒体专电2014年第50期《瞭望》新闻周刊将发表慎海雄的署名特稿:以开放促改革,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适应经济全球化新趋势、准确判断国际形势新变化、深刻把握国内改革发展新要求,以更加积极有为的行动,推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以对外开放的主动赢得经济发展的主动、赢得国际竞争的主动。

习总书记指出,要准确把握经济全球化新趋势和我国对外开放新要求。改革开放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导致落后,这已为世界和我国发展实践所证明。

改革与开放是30多年来实现中国经济腾飞的双翼,改革是开放的前提,开放是改革的动力。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同时,坚定致力于扩大对外开放。无论是全面深化改革的谋篇布局,还是多边外交舞台上的庄严宣示,习总书记围绕对外开放频频“出好棋,下先手棋”,提出的一项项倡议、一条条主张,积极参与、引领国际规则的制定,不仅大大增强了我国在国际经贸规则和标准制定中的话语权,推动国际经济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而且进一步推动中国深度融入世界经济,推动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打开新的窗口。如习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重大战略构想,高瞻远瞩、气势恢宏,不仅有利于促进区域繁荣、推动全球经济发展,而且有利于推动我国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建立新的国际贸易和投资网络,拓展我国经济发展空间,提升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为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当前,随着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我们既需要加大力度深化内部各项改革,对“险滩”“硬骨头”实施正面攻坚,也迫切需要通过更大力度、更宽领域、更高水平的开放,加快形成更高水平的开放格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最新论述,对于我们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以对外开放的主动赢得经济发展的主动、赢得国际竞争的主动,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开放倒逼改革,是我国改革不断取得成功的重要经验。从上世纪80年代深圳特区“杀出一条血路”,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试验田,到上世纪90年代初期,中央决定开发开放浦东,开放倒逼改革的层级进一步跃升,我们开放的脚步从来没有停歇。进入新世纪,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纳入经济全球化轨道,对接WTO规则带动了不少实际性的改革举措;上海自贸区建设,则是中央在新形势下面向世界的主动试验。就这样,30多年来我们按照从沿海到内地的梯度开放战略,开放空间从经济特区到沿海港口城市再到沿江、沿边及内陆省会城市;开放范围从贸易领域到投资领域,开放内容从商品市场到要素市场;开放维度从经济活动到社会服务,实现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引进来与走出去有机结合,开放广度和深度前所未有。

开放的前提是参与,参与的前提是适应,适应的前提是改革。设立自贸区,是中央从全局战略高度谋划的改革开放大棋局中,既谋子又谋势的一招“先手棋”,也是在新的历史阶段以开放倒逼改革的一个压力测试平台,其核心目标是改革开放、制度创新,努力探索形成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规则体系和政府监管体系,为全面深化改革积累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今天,站在更高水平上推进对外开放,已经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和强有力的抓手。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正在实行从引进来到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的重大转变,已经出现了市场、资源能源、投资“三头”对外深度融合的新局面。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就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适应经济全球化新趋势、准确判断国际形势新变化、深刻把握国内改革发展新要求所作出的重大决策。

夫道有因有循,有革有化。”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不会一成不变,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工业革命和新的科技革命风起云涌的今天,全球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地球村”,各国各地区间经济、科技、文化联系日益紧密。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不可能闭门造车、关起门来搞建设,必须“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持续深化开放,使中国经济更深地融入全球经济,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