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个指标划出开发区转型“坐标” 苏州出台政策助开发区实现“四大转变”

04.06.2015  13:19

中国江苏网6月4日讯  开发区是苏州改革开发的主阵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增长极。记者从昨天举行的全市商务工作暨开发区转型升级会议上获悉,我市正式发布16个反映开发区发展方式、质量、内涵和环境的新指标,为苏州开发区实现由追求速度向追求质量转变、由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转变、由同质化竞争向差异化发展转变、由硬环境见长向软环境取胜转变,划出了转型“坐标”。

据了解,去年,我市开发区工业总产值、进出口总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等主要指标增幅全面收窄,分别降至1.5%、-1%、5%。开发区发展面临新挑战,劳动力成本不断提升,工人工资年均涨幅15%至20%,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结构性短缺,土地和环境约束加大,比较优势发生转变。从产业结构看,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仍是大部分开发区的主导产业,劳动密集型产品和加工贸易产品占比较大,同质化现象明显,服务业增加值占比低于全市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左右。同时,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科技成果化水平有待提升,拥有自主品牌和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本土企业有待培育,开发区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昨天的会议上,《市政府关于支持全市开发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意见》发布,该《意见》将“授权发明专利数”“引进高层次人才数占就业总人数比重”“创新创业载体数”“规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总产值”等16项反映发展方式、质量、内涵和环境的指导性指标,作为衡量我市省级以上开发区实现由追求速度向追求质量转变、由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转变、由同质化竞争向差异化发展转变、由硬环境见长向软环境取胜转变的重要依据。

要在新的指标上拿“高分”,《意见》明确需要在深化改革、产业转型、自主创新、功能优化、动力激活、和谐发展、生态文明、保障机制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开发区要聚焦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产业“高端化、轻质化、集群化、生态化”,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的融合,打造地区总部经济集聚区,推行产业链招商和绿色招商;加快完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培育和建设创新型经济发展高地,完善国际化、现代化、创新型人才培养、引进和激励机制,鼓励创新协作,建立集科研开发、集成应用、成果转化、商品开发于一体的创新产业链。

按照《意见》,我市开发区将努力打造成为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和培育引资新优势的排头兵,自主创新和绿色集约发展的示范区,深化改革和加快转型的主阵地,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标杆。(首席记者 钱怡)

编辑: 王高峰、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