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转型升级步伐 建设现代产业园区”② “亩产论英雄” 发展新逻辑

16.08.2017  07:31

  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不同经济发展环境下,作为各地经济主阵地的开发区应遵循不同的发展逻辑。当土地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硬约束,如何正确应对发展建设与资源保护、有序利用的矛盾?

  省委书记李强在全省开发区改革创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着力提升土地产出率,推动开发区由过去依靠低要素成本优势向综合竞争优势转变。

  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不仅要提高土地投资强度,更要提高土地产出水平,“以亩产论英雄”,让沉睡的土地资产活起来,我省各开发区纷纷明确建设发展新导向、形成新逻辑。

  “寸土”产生“寸金”效应

  在泰州医药高新区,120多栋标准厂房少则四五层、多则十六七层。“这些标准厂房是为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准备的。”泰州市委常委、高新区党工委书记陆春云说,“顶天立地”才供地,“铺天盖地”进集聚区——入区企业,如果不是世界级的或者还没有成为国内重大企业,一律进标准厂房。高新区800多家企业,只对40家单独供地。目前,高新区已分五期建成标准厂房170万平方米,第六期正在建设中,面积50万平方米。中小企业进标准厂房,从食堂、宿舍到运动场、购物休闲等生活配套一应俱全,更有众多专业仪器设备和公共服务平台,拎包就能入住,除了土地厂房,其他资源利用也体现节约集约化。

  土地,是开发区吸收投资、承载项目的重要支撑。当这种基础资源越来越稀缺时,各地开发区纷纷调整思路,在提高土地含金量上做文章。

  “无规划,不开发”。苏州工业园区恪守规划先行理念,为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打下基础。从第一版总体规划制定,历经几轮修编,至今园区整体面貌与开发之初基本一致,框定人口总体规模,盘活土地资源存量,做大新兴产业增量,园区每平方公里产出达到3.7亿美元,还保留了30%左右的规划用地。

  80亩地,2.2亿美元,是位于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日本大王生活用品公司的投资现状。这家企业自2013年落户,每年都增资扩建。刚开始利用的是一家医疗器械厂的闲置厂房,30亩地,投资9000万美元,当年盈利1680万元,眼下正实施第五期扩建,瞄准我国二孩政策全面放开后的市场需求,生产国际品牌婴幼儿高端快消品。

  2008年,台湾可成集团斥资3亿美元在苏宿工业园投资建设可成科技(宿迁)有限公司,到今年6月已连续增资6次,并派生出“”字系企业群:可功科技、可发科技、可达科技,总投资24亿美元,实际投资超过18亿美元,2016年产值达81亿元。受该项目拉动,苏宿工业园亩均投资强度达510万元,大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走马我省各地开发区,土地资源在不断增值,让“寸土”产生“寸金”效应的企业不乏其例。

  消灭开发区里的“低产田

  对于绝大多数开发区而言,“谋发展”与“用地难”已成为绕不过去的现实难题。常州市委常委、常州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周斌说,高新区建设用地开发强度已达40%,“十三五”期间每年新增建设用地计划仅1000亩,而实际需求将在4000-5000亩之间。

  另一方面,我省开发区土地利用又有着不小的提升空间。

  先看两个核心数据:每公顷8127万元,每公顷511万元,前者是我省国家级开发区在核准范围内的工业用地固定资产投入强度,后者为地均税收。其投资强度高于东部地区国家级开发区7150万元的平均值,但地均税收不仅低于东部地区国家级开发区719万元的平均值,甚至低于603万元的全国国家级开发区平均值。

  以发达国家为坐标,我省开发区与之差距更大。德国路德维希化工区每平方公里产出超过20亿美元,新加坡裕廊岛化工区每平方公里产出近15亿美元,而我省列入开发区管理序列的131家省级以上开发区,每平方公里产出仅2.3亿美元。

  在南京大学教授钱志新看来,我省开发区土地利用还比较粗放、单位建设产出率比较低,表明产业增加值不高、科技创新源头没到位。“发达国家工业园区正从科技型2.0版向智能型3.0版延展,我们还是制造型1.0版,而且是高端产业的低端环节制造,土地产出率自然很难有效提高。

  事实上,我省一些开发区尚未摆脱“摊大饼”式的路径依赖。有的引进项目迟迟不动工,圈定的土地长期闲置;有的企业拿地后不是建造厂房,而是先建成运动场、游泳池甚至停车场;还有的企业不从行业和产品需要出发,一律建设一层厂房。有开发区领导坦言,一些低端产业、落后项目长期“霸占”土地资源,供而未用、用而未尽现象大量存在,投入产出比不高,珍贵土地成“低产田”状况亟待改变。

  “有限”空间争取“无限”发展

  思路决定出路。对开发区而言,换个思路、换个模式,“有限”的空间就会有“无限”的发展。

  “园区土地面积有限,一些企业希望增加土地自建厂房,但很难一一满足。”苏州工业园区科技和信息化局谷刘园介绍,园区实施“退二优二”工程,千方百计挖掘盘活有限空间资源,清退产能落后、不符合生产安全要求、不符合环保和节能减排要求、低效利用工业用地的企业,将高端制造作为未来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及园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着手绘制的“热力图”,在标注园区所有企业位置、相关产业数据指标的同时,配以菜单式功能,以深浅不一的颜色代表不同热力辐射形式,形象展示不同产业板块的税收、创新等指标,对“低产田”和“高产田”予以差别化资源配置和政策支持。

  摸清家底,向存量要增量。常州市高新区国土分局局长管卫忠说,今年以来,他们通过工业企业普查,建立土地综合评价模型,分出四个等级分别实施“优先发展、支持发展、鼓励发展、淘汰发展”的政策,引导倒逼企业转型升级。试点中已对三井街道和罗溪镇的1138家企业进行数据收集和评价分级,52家D类企业如果被淘汰,其占用的1000亩地可重新利用。同时提高新办企业门槛,比如在高新区的滨江经济开发区,企业产出税收如果低于60万元,将无法进入园区。

  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历时3年盘活低效用地1万亩、实施增减挂钩和工矿废弃地复垦5000亩、实施耕地占补平衡项目5000亩、开工建设高标准厂房100万平方米。徐州市委常委、徐州经开区党工委书记王强说,今年要盘活低效用地3000亩,实施增减挂钩和工矿废弃地复垦2000亩,实施耕地占补平衡项目2000亩,开工建设高标准厂房30万平方米。

  挖掘存量做增量,还包括利用现有企业扩大投资。这一路径性价比更优,土地投资强度和产出率更高。

  德国企业默克集团2013年落户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先期生产治疗甲状腺、糖尿病等药品,分两期投资2.5亿美元,有60亩地,年销售40亿-42亿元;去年又投资1亿美元,拿了67亩地生产细胞培养基等生命科学产品;眼下正谈第三个项目,拓展医药经营业务,不久将在开发区形成集生产、物流、营销、集散中心为一体的较完整产业链,土地投资强度进一步提升。

  南通经开区党工委书记羌强说,目前正全面梳理现有项目,对将要出让的地块按项目投入、产值、税收贡献度进行论证,因企施策,努力实现土地利用效率最大化。

  记者 邵生余 杭春燕 付奇 吴琼 实习生 袁渊

原标题:“加快转型升级步伐 建设现代产业园区”② “亩产论英雄” 发展新逻辑

标签:

编辑:郑亚群

苏州市吴江区建立大数据系统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建立并运行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系统,实现了企业基本情况、用地、用能、产出、排放五大主要内容的多维数据平台。目前已有17880家企业纳入系统,涉及用地15.国土资源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