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建设新型智库要有新境界新定位新追求

17.07.2015  11:58
声音:建设新型智库要有新境界新定位新追求 - 新华报业网
来源: xh.xhby.net

  

  刘德海

  

  今年初,中央印发《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省委、省政府对新型智库建设高度重视,有关方面正在研究制定我省新型智库建设的实施意见。我们要结合时代特点、实践需求和智库发展现状,深刻领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部署的深刻意蕴,用新的视野审视新型智库,用新的目标定位建设新型智库。

  一、建设新型智库是大势所趋、大局所需

  对于新型智库建设,中央和省委之所以高度重视,社会之所以广泛关注,有着鲜明的时代背景和深刻的现实依据。

  从我们所处时代和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看。人类社会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与农业经济时代、工业经济时代相比,当今时代对知识、智慧,对理性和思想有着更为广泛、更为直接的需求。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中国和平崛起,自鸦片战争以来首次走到世界舞台的中心。在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中国的强大显然不仅要有雄厚的硬实力,还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相匹配的软实力,包括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文化软实力和国际话语权,等等。其中,智库的发育和发展就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从我国所处发展阶段和当前发展态势看。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而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跨度内存在着若干个发展阶段,每一个发展阶段都有着与其他阶段不同的特征和要求,因而不能简单地把前一个阶段的理念、思路和办法简单延续或移植到后一个阶段。在当前所处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阶段,不论改革还是发展都面临着新的形势、新的目标和任务。基于我国所处发展阶段的新变化,加上国际因素的影响,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并对其他方面产生了深刻影响,我们党面对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应对这样的形势和任务,仅有热情和干劲是不够的,单靠过去的经验和做法显然也难以完全奏效,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思想的引领和智力的支撑。

  从党的执政理念和执政方式看。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执政理念和执政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其中一个鲜明的取向就是越来越重视规律性,越来越重视科学化和法治化。先后提出遵循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有创造性,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的科学化水平,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形成党内法规体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把专家论证作为重大行政决策的法定程序。毫无疑问,这对新型智库建设赋予了新的使命,提出了更高更现实的要求。

  从江苏肩负的使命看。去年底,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时,希望江苏紧紧围绕“两个率先”的光荣使命,在五个方面迈上新台阶,建设“强富美高”的新江苏,并为全国大局发展探路。这是江苏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新目标新定位新布局。很显然,江苏在全国的发展中,不仅要贡献经济总量、发展速度和财政税收,还要率先探索新思路、积累新经验。今年以来,我省先后召开5个会议,对推动经济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文化建设、民生建设和全面从严治党迈上新台阶做出部署并分别出台了《意见》。落实总书记对江苏工作的新要求和省委省政府的贯彻部署,是一个实践探索与理论创新双向互动的过程。我省智库发展要努力走在全国前列,为江苏的率先前行提供思想引领和智力支撑。

  二、建设新型智库

  重在形成新的机制

  建设新型智库当然需要有一定的数量和相应的规模。但是,把新型智库的数量、规模与结构、机制相比较,我们更应当追求合理的布局、有活力的机制。只有这样,我们的智库才能在现有基础上转型升级,发挥应有的作用。新型智库不仅仅是一个平台、一个架构,从深层次看,更是面向现实问题研究力量的集成和研究机制的创新及再造,我们要善于从机制的层面审视和推动新型智库建设。

  新型智库是一种导向机制。多年来,我们一直强调要关注现实研究现实,收到了一定效果,但并不够理想。问题在于,以往多停留在一般的号召而缺乏鲜明有力的导向和杠杆。建设新型智库,把决策部门的关注点、发展的热点难点和研究机构的社会责任感有机连结并同向聚焦,从而可以吸引和汇聚更多的专家学者研究重大的现实问题和理论问题。

  新型智库是一种资源配置机制。从大的角度,我们可以粗线条地把党政决策部门、实际工作部门和企业作为一方,把社科院、党校行政学院、高校、科研院所和专家学者作为另一方。每一方都有自己的资源和优势,同时对另一方又有所需有所求。通过新型智库这个平台和纽带,可以把双方的资源有效地配置起来,进而促进供需有效对接。运用新型智库,决策部门、实际工作部门和企业在提供研究所需信息、数据和科研条件包括实地考察和经费支撑的同时,收获了智库产出的决策咨询和应用对策研究成果,专家学者也由此找到了通向决策、服务实际工作和企业发展的渠道,拓展了研究空间,实现其研究价值和社会价值。

  新型智库是一种人才培养机制。新型智库是各类优秀人才集聚的平台,其研究往往跳出单兵作战的传统方式,而由各具专长的专家联合攻关。因此,新型智库对人才的带动和培养作用,比一般的课题研究表现得更为充分和明显。

  新型智库也是一种成果转化机制。新型智库具有开放性特点,在研究力量构成、交流渠道等方面,与实际工作部门建立起了形式多样的联系。相对于专家学者个人的研究和传播,新型智库的成果更容易进入决策部门的视野而得到转化。

  三、新型智库

  要确立鲜明的研究导向

  一是确立问题导向。要使这一导向更加鲜明、更加聚集、更加有效,需要对作为导向的“问题”有一个透彻的理解和把握。这里所说的问题,首先应是实践中产生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而不是从概念出发、从范畴出发、从数据模型出发。其次,这里所说的问题,应当是新趋势、新动向视域中的问题,因此要着眼于我们正在做的事情。而目前的有些现实问题研究,往往是老生常谈,年复一年,课题面孔依旧,不少内容似曾相识,似是而非。再次,这里所说的问题应当体现精准性,有的研究口子开得过大,大而不当,漫无边际,极易流于空泛。因此,研究的问题切入点要适中,这样才有可能把问题搞清楚搞透彻。

  二是追求时效性。时效性最先是对新闻工作而言的,但同样适用于理论研究特别是应用对策研究。没有及时性就不可能产生有效性。当实践发出呼唤时,我们就应当及时地现身、发声、发力,在最需要的时候发力才是真正的给力。新型智库的研究应当努力走在实践的前面,只有这样,我们的研究才能发挥引领作用。要做到这一点当然很不容易,但至少应当使我们的研究与实践的发展同步展开,从而实现研究与实践的双向互动。而现实的情况是,有些研究总是落在实践的后面,满足于或停留在对实践的归纳总结,成为“事后诸葛”。

  三是注重“管用”。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指出:“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管用”的思想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任何一个方面的工作都要讲效率、讲效益、讲效果。从当前的学术生态看,存在着浮躁、肤浅、浮在表面的问题。有的只关心所做研究对职称评定、课题立项、科研任务是否有用。有的在研究过程中概念不断翻新,对数据模型的追求表面上也越来越完善,而对现实的感悟却越来越疏远了。这样的研究产生出的成果对现实显然很难“管用”。因此,改进学风、优化学术生态,对新型智库建设显得尤为重要。要达到“管用”的目的和效果,就要与实际工作部门对接,就要了解生动鲜活的实践,形成政智互动、智库与企业和社会有关方面的互动。

  (作者系江苏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

编辑: 燕志华、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