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提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学科总体方案
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什么样?
国务院发布方案,提出“双一流”战略规划三步走
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提出,要提高高校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使若干高校和一批学科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水平。国务院昨正式发布《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这项新的国家重大规划,首次对我国如何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学科进行了具体规划,按照分三步走的战略,到本世纪中叶,我国的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数量和实力要进入世界前列,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强国。
“双一流”战略规划三步走
1
到2020年,若干所大学和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
2
到2030年,更多的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所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前列,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
3
到本世纪中叶,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数量和实力进入世界前列,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强国。
目前高校的定位分三类
1
是拥有多个国内领先和国际高水平学科,综合实力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的大学,将力争整体进入世界一流和前列。
2
是拥有一部分国内前列水平,在国际上也有一定优势学科的高校,可以通过强化主干学科和特色,争取进入国际同类高校的前列。
3
是拥有单一高水平学科的大学,则可以把进入这一学科的世界一流水平作为自己努力的方向。
“双一流”战略规划三步走
按照战略规划,三步走方案(见上表)把建设目标细分为世界一流和世界一流中的前列两个不同层次,不但要有大学和学科进入到世界一流,还要逐步进入到世界顶尖位置,最终从整体数量和实力上都要进入世界前列。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解读称,这个计划从2016年开始正式启动新一轮建设,每五年为一个建设周期。在建设过程中,要进行动态跟踪和监测,同时也要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使这个重要计划取得更好的效果。
新一轮一流大学和学科的五年建设周期也和国家的五年规划同步,由国家总体规划,中央和地方财政分级支持,并给予高校更多自主权,根据实际合理选择建设的路径。
克服985、211工程的局限性
211工程和985工程始于上世纪90年代,211高校既包括中央部属高校,也包括地方高校,主要是以学科建设为重点提升学校办学实力。而985高校则是在211高校中选择了国内综合实力最强的39所中央部属高校,以学校整体实力提升为目标,努力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
多年来,211和985工程起到了集中资源,重点突破的作用,带动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不过,从运行机制上也逐渐暴露出一定局限。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过去这种模式先敲定资格,本身比较机械,有很多做得比较好的非985、非211的高校没有得到激励。
“双一流”不再有终身制
过去,高校只要进了211、985就相当于端上了铁饭碗,每年都有固定的经费支持。在这方面,新一轮的世界一流大学和学科建设方案有明显变化:
一是实行动态管理,不再有终身制,业绩不佳就要被退出。
二是211、985,不论是部属高校还是地方院校,只要有学科优势和特色,都有机会获得政府财政支持,有助于克服把高校分成三六九等的现象。
三是注重总体规划和内涵发展。新的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还要从师资队伍、创新人才、文化传承、成果转化等更多方面进行整体规划。一定程度上说,现在更注重修练内功。
“211工程”,即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1995年由国务院批准后启动。
1998年5月4日,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江泽民同志表示:“中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中国教育部决定重点支持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部分高等学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并以江泽民同志在北京大学100周年校庆的讲话时间(1998年5月)命名为:“985工程”。
据统计,截至2011年,共有112所高校进入“211工程”,39所高校进入“985工程”。此后,这两项工程均不再新增学校加入。
据新华社 央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