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八成以上地区建成省级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
近日,通过第三方开展评估和群众满意度调查,我省公布了局省共建第二批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至此,全省11个市、86个县(市、区)达到省级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标准,市、县(市、区)达标率分别为84.6%、83.5%。今年底,我省将在全国率先建成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
建立健全公共体育服务体系,让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是体育工作的重要抓手。2013年12月31日,江苏省人民政府和国家体育总局在常州武进区全民健身中心签署共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合作协议。合作目标是以保障群众基本体育权益为出发点,以政府为主导,有效扩大服务供给,推进改革创新,加强城乡统筹,突出软件建设,推动江苏在全国率先建成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推动国家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科学发展。
自局省合作协议签订以来,全省积极贯彻实施局省合作协议,各项工作进展顺利、成效显著。在省政府与国家体育总局共建示范区过程中,我省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初步取得了如下特色鲜明的成效。
功能明确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群众体育需求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对公共体育服务功能诉求多元,政府既要加大投入保障基本权益,又要引导社会满足多元需求。江苏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按照公益性、均等性、基本性、便民性的要求,突出了履行基本公共体育服务的政府职责,加大群众身边的场地、活动、组织建设,提供科学健身指导服务,人均公共体育场地面积达2.01平方米,全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比例在35%以上。鼓励社会资本进入体育领域,向社会释放体育资源,促进体育产业特别是体育服务业发展,一个公共体育资源布局合理、体育服务产品内容更趋成熟、体育服务渠道平台不断,富有江苏特色、功能明确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正在加速形成。
网络健全
按照广覆盖的要求,我省注重建立健全公共体育的设施、组织、活动网络,建立竞技体育与大众健身相得益彰的竞赛体系,体育产业结构布局日趋合理,形成一个人人得益、覆盖全省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网络。目前,全省12个省辖市建成功能齐全的体育中心和全民健身中心,初步形成了省市县乡村五级公共体育设施网络,群众可以就近开展体育活动。县级体育总会实现全覆盖,共有县级以上体育社团3237个、体育俱乐部11653个、团体会员15000余个、个人会员170万余人,做到体育活动有人组织和有人指导。从省市到县乡,篮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等基层体育联赛和元旦健身长跑、社区运动会、趣味运动会等活动丰富多彩。
城乡一体
针对苏南、苏中、苏北经济社会发展存在差距的客观情况,围绕公共服务城乡一体化的目标,将农民体育工作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加强农村全民健身活动、场地设施建设、群众组织网络和科学健身指导。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和体彩公益金统筹,推动全省90%的县(市、区)均建有一个塑胶跑道标准田径场、体育馆、游泳馆或标准室内游泳池、全民健身中心;加大对苏北、苏中地区的扶持力度,实施农民体育设施提档升级工程,有条件的地区体育设施已覆盖到了自然村和农民集中居住区;总里程达6500公里的健身步道从城区延伸到镇村,3.9万个晨晚练健身点遍布城乡,体育协会乡镇覆盖率苏南达95%、苏中苏北达80%以上。
惠及全民
我省创新公共体育服务方式,扩大公共体育服务供给,进一步提高公共体育服务水平,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城市社区全部建成“10分钟体育健身圈”,城区居民以正常速度步行10分钟左右,就有便利的体育设施可供健身。对体育场馆公益开放进行补贴,今年“十·一”期间,全省近百个体育场馆群接待健身159.5万人次,室外免费、低收费接待66万人次。教育体育资源结合更加紧密,实施学生体质健康促进行动计划,创建37所国家级后备人才基地,建成国家青少年体育俱乐部269个、省青少年奥林匹克俱乐部268个,学生体质不断提升。因地制宜开展老年人、残疾人、妇女等人群健身活动,实现不同人群公共体育服务均衡发展,国民体质合格率达92.1%。
在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中,注重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推进工作。
坚持便利化服务
在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中,我省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把构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作为改善民生、服务大众的抓手,致力于创造人民美好生活,在建设场地设施、开展体育活动、发展体育组织等方面,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比较健全的便利的公共体育服务。在广覆盖、保基本、可持续上下功夫,加快建设群众身边的体育设施,推进市级两个中心、县级“新四个一”工程、乡镇(街道)“三室一场一路径”、行政村(社区)“两室一场一路径”全覆盖工程,实施城市社区“10分钟体育健身圈”和健身步道建设。注重发展基层体育社会组织,不断提高有组织体育锻炼人口比例。坚持大型竞赛与小型活动相结合,经常开展小型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健身活动。
坚持制度化安排
各地把创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摆在重要位置,把改革创新贯穿于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全过程,制定工作规划,明确目标任务,建立健全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协同推进、社会广泛参与、群众共建共享的体制机制,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动力活力。在示范区建设中,注重根据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创新公共体育服务政策,如积极推动健康关口前移,探索医保健身一卡通政策、转变竞技体育发展方式、向社会购买公共体育服务等措施,研究发放体育消费券、建立体育健身俱乐部联赛、业余运动员等级评定等制度,制定体育健身俱乐部促进计划,满足群众多元体育需求,促进体育消费。
坚持长效化推进
全省强化政府提供公共体育服务职责,加大财政对公共体育服务的投入力度,不断扩大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供给能力。将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基本公共服务规划,进一步完善公共体育服务网络,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体育服务。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新形势,科学制定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的总体规划,规范制度建设,建立完善设施体系、组织体系、运行体系、监督评估体系和政策支持体系,不断提高公共体育服务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编辑: 周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