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好“第二家园”,让老人体面老去

04.03.2019  16:41

        2019年是改革再出发元年。以党的领导为根本,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创新驱动为引擎,以人民满意为目标,南京踏上了改革发展新征程。今起,南京市委改革办与新华日报社南京分社共同推出“创新南京 改革先行”栏目,聚焦南京的创新举措和鲜活实践,围绕改革中的关键词,以来自基层一线的生动案例,展现这座城市改革再出发的勇气与智慧、探索与追求。

        本期关键词: 养老院

        143万老年人口,超过15万的空巢、独居老人,超过20万的失能、半失能老人……作为全国较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城市,南京是全国养老服务业及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两项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养老院是一座城市的测温计,南京多措并举确保老人养老“托底需求有保障、社会需求有选择、个性需求有承接”。目前,南京共有261家养老院,千人养老床位增加到39.7张,越来越多的老人,找到属于他们的第二家园。

        破解“床位荒”,把养老院搬回家

        2月28日上午10点,推开定淮门大街逸沁园小区刘永德老人的家门,居家护理员王芳已经忙碌了近一个小时。屋子里整整齐齐,地板一尘不染, 86岁的刘永德正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因为患有阿尔茨海默症,之前刘永德的生活起居全部落到了老伴侯书敏身上。去年,家人与朗诗·常青藤签下协议,刘永德家成为鼓楼区3000个家庭养老床位之一。按照协议,企业每个工作日将为老人提供一小时的服务,或是居家护理员上门进行家政服务,或是社工陪老人聊天解闷,如果有需要,康复师还可上门按摩护理。“真的帮我解决了大问题!”侯书敏说,“老头这个样子,一步都离不开人,有了她们,我现在也能出去买个菜,取个药了……

        寸土寸金的主城区用房用地稀缺,养老机构“一床难求”,是城市的普遍难题。为解决主城区多年的“床位荒”,南京鼓楼区2018年开始探索居家养老2.0版——家庭养老床位,按照普通养老机构的服务标准,由养老服务机构为居家老人提供家庭床位,让老人足不出户享受专业照护。

        鼓楼区民政局规定,每个家庭养老床位,必须配备智能摄像头、智能床垫、紧急呼叫系统,烟感报警系统、漏水报警系统、红外线监控和卫生间适老化改造,这套“标配”,成本大约3000元。鼓楼区瀚瑞老年人服务中心院长梁飞介绍,去年,一位老人在家中摔倒,幸亏紧急呼叫器就在老人附近,接报后服务中心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联系120将老人送去医院。瀚瑞老年人服务中心具备医疗资质,提供输液、护理、康复等专业服务,费用也远比进养老院少,已有周边7个街道的500位老人签约家庭养老床位服务。

        鼓楼首批2500张家庭养老床位配备的智能设施费用均由政府承担,对面向半失能老人提供家庭床位的社区居家养老中心,财政提供480元/人/月的运营补贴,失能老人为720元/人/月。“家庭养老床位,既能克服养老用地紧张,又能实现养老床位持续增长,有效破解中心城区养老服务发展空间不足的‘先天缺陷’。”鼓楼区民政局副局长陈昕说。

        供给“多元化”,让老百姓各取所需

        过去一年,南京新增养老院33家,总数达到261家,既有服务高端人群的国际品牌,也有满足大众养老需求的普通机构,更有因地制宜的嵌入式养老院。

        精致惬意的私人卧房,明亮通透的湖景套间,随处可见的休憩小站,舒适专业的SPA水疗空间,轻松愉悦的KTV空间……位于栖霞区的欧葆庭仙林国际颐养中心,是目前中国最高端的养老服务机构。目前有豪华客房111个,140个床位。负责人邢姗姗介绍,入住的老人平均年龄在85岁左右,大部分是失能、半失能及失智老人。尽管收费是普通养老院的好几倍,但入住率却不低。

        鼓楼区姜圩路的康寿老年公寓,则是另一派景象。这家由企业办公室改造而成的迷你养老院,两层楼加起来只有1000平方米共有70个床位。尽管面积不大,但洗浴室、医务室、助餐室、活动室一应俱全,价格最低的床位只需2800元一个月。“周边小区整体收入偏低,特别需要我们这种性价比高的小型养老院。”从事养老行业十多年的院长郭小迅说,虽然价格便宜,但服务质量并不差,春节期间,在老年公寓短托的邢玉峰奶奶,对这里的服务特别满意,果断转成了长托。

        目前,南京入住养老院自理老人缴费平均2357元/月、半失能老人2949元/月、失能老人3523元/月,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3489元/月,支出处在相对合理区间。

        拧紧“政策阀”,将配套画进规划图

        2月28日上午10点,家住雨花台区梅苑新村的杜建萍到家门口的菜场买完菜,再穿过一条马路,就进了南山护理院,她每天都来这看望94岁的老母亲杨进英。去年9月,看到家门口有了护理院,杜建萍就把母亲送来试试。没想到,得到专业护理的母亲,才半年就从奄奄一息变得充满生机。“离家人近,能得到专业照料,以后也想这样养老。”杜建萍说。

        在家人的陪伴中老去,是绝大多数老人的念想。南山护理院周边有多个小区,原先并无养老机构,善水湾小区建设时,按规划要求,要配建1700平方米的养老设施,这就有了南山护理院。为了在城市空间上保证养老设施落地,2015年南京出台公共设施配套规划标准,把全市公共设施配套分成市级与地区级、居住社区级和基层社区级三级,每一级都要求配建养老设施。南京市民政局社会福利处处长周新华介绍,南京所有商品房地块在规划时即要求配建相应养老设施,民政部门参与小区规划审核、质量监督和小区验收,凡是养老设施达不到要求的,民政局一票否决,从制度和机制上保证养老设施配备到位。

        除了新楼盘的强制性配建,南京还出台了鼓励利用低效土地办养老院的政策。 南京东方颐年养老服务有限公司运营的9家养老机构中,有4家来自城市低效空间的改造。总经理朱咏田介绍,去年开始运营的聚宝山颐养中心,就是由公园一处配套设施改造而来,设置了200张床位,而江宁,江北也有利用低效的科研办公楼宇和社区用房改造养老院的案例。(盛文虎 王盛方 张 程)

    来源:  新华日报  转自: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