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以首都为核心世界级城市群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纲领性文件,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的基本遵循,是凝聚各方力量、推动形成京津冀协同发展强大合力的行动指南。京津冀将建成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
京津冀协同发展
基本原则
改革引领,创新驱动。消除隐形壁垒,破解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形成协同创新共同体。
优势互补,一体发展。加快推动错位发展与融合发展,创新合作模式与利益分享机制,促三省市协同、协调、共同发展。
市场主导,政府引导。促进生产要素在更大范围内有序流动和优化配置。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更好发挥统筹协调、规划引导和政策保障作用。
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打破“一亩三分地”思维定式,明确实现总体目标和重大任务的时间表、路线图,研究制定科学管用的实施方案,分阶段、有步骤地加以推进。
统筹推进,试点示范。不搞齐步走、平面推进,易于操作的领域率先突破。
功能定位
整体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区域整体协同发展改革引领区、全国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引擎、生态修复环境改善示范区。
京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
津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
冀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
发展目标
近期
到2017年,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取得明显进展,在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等重点领域率先取得突破,协同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中期
到2020年,北京市常住人口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北京“大城市病”等突出问题得到缓解,初步形成三省市协同发展、互利共赢新局面。
远期
到2030年,首都核心功能更加优化,京津冀区域一体化格局基本形成,在引领和支撑全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空间布局
整体
确定“功能互补、区域联动、轴向集聚、节点支撑”的布局思路,构建以重要城市为支点,以战略性功能区平台为载体,以交通干线、生态廊道为纽带的网络型空间格局。
一核
即北京。优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解决北京“大城市病”问题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首要任务。
双城
是指北京、天津。这是协同发展的主要引擎,要进一步强化联动,全方位拓展合作广度和深度,加快实现同城化发展,共同发挥高端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
三轴
指的是京津、京保石、京唐秦三个产业发展带和城镇聚集轴,是支撑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主体框架。
四区
分别是中部核心功能区、东部滨海发展区、南部功能拓展区和西北部生态涵养区,每个功能区都有明确的空间范围和发展重点。
多节点
包括石家庄、唐山、保定、邯郸等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张家口、承德、廊坊、秦皇岛、沧州、邢台、衡水等节点城市,重点是提高其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服务能力,有序推动产业和人口聚集。加快形成定位清晰、分工合理、功能完善、生态宜居的现代城镇体系,走出一条绿色低碳智能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创新驱动
目标
要以促进创新资源合理配置、开放共享、高效利用为主线,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动力,打造引领全国、辐射周边的创新发展战略高地。
举措
要强化协同创新支撑,加快北京中关村和天津滨海高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做好北京原始创新、天津研发转化、河北推广应用的衔接;要完善区域创新体系,构建体制、机制、政策、市场、科技等多位一体的创新体系,促进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要整合区域创新资源,集聚高端创新要素,促进科技创新资源和成果开放共享。
原标题:建以首都为核心世界级城市群
稿源:光明网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