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业易守难攻 最近进攻路线要从采石矶绕行
如果建业从风水上来说有点玄虚,作为一个都城,还要拿出实在的本事。如同一个人,长得有领导相还不够,肚子里面要有货才行。还不能是偏才,那只能成为一个优秀员工;要做大领导,就要考虑综合素质。
周围是天然防御屏障
作为全国的指挥中心,安全是最重要的。头脑很容易被人一刀砍了,四肢再发达也是白搭。因此都城就要易守难攻,如同穿上了厚厚的铠甲。建业四周群山环绕,中间还有四望山、聚宝山等重重叠叠的大小山峦,围成一道道天然的防御屏障。
最有力的护身符,是西北横亘的一条大江,波涛汹涌,风高浪急。当时江面宽达40里,真是一条大河波浪宽。这道天堑在冷兵器时代,插上翅膀才能飞越。
曹操、曹丕每一次伐吴,都是说不完的痛,数不尽的伤,化成一声声无奈的叹息,汇入奔流不息的江水。北方纵有激情四溢的千军万马,在无情的长江面前也被击得心碎了无痕。曹丕就曾望着一望无际的江水,仰天长叹:这是上天想要隔断南北啊。随后伤心回国不再反思战争得失,让往事都随风。
大江之中,有许多沙洲,当时有长命洲、张公洲、白鹭洲等,形成夹江,可以作为水军基地。城内有秦淮水,纵横交错,作战和运输的船只可以四通八达。在宽广平原上作战惯了的北方军队,在大江上晕船,到了这里晕向。
因此整个六朝,要想攻破南京,极少有人从今天的扬州、浦口、六合方面直攻过来,多是迂回作战。
建业的东门是长江下游的京口(今镇江)。西门是上游的采石矶,大江对面是历阳(今安徽和县),这里江面狭窄,北方的进攻者多选择此处渡江,是离建业最近的路线。当年孙策就从这里突破,平定江南的。孙权在这几处都安排了重兵把守。再往西,就是荆州,凡守荆州的都是东吴的名将,前有周瑜,后来吕蒙、陆逊、陆抗。这些名将都死了,荆州没守住,东吴也就亡了。
政治上平衡南北势力
孙权政治上主要是依靠两股势力:一是江东本土力量,以顾、陆、朱、张等大族为代表;一是南迁的北方士族,以周瑜、张昭为代表,包括孙坚、孙策遗留的军事骨干。
孙策平定江东时主要是依据北方士族,以为可以横扫一切,南方豪强好欺负,不太看得起。结果强龙难压地头蛇,孙策被刺杀身亡。孙权为了稳定政权,就要使南北士族拉起手来,一碗水端平,共同前进。
所以,孙权不能把都城选在吴郡(今苏州),因为这是江东士族的地盘,在别人家里做客,偶尔住住可以,时间长了会浑身不自在,北方士族也会惶惶不可终日。但也不能离江东士族太远,风筝断了线,就没有了坚实的依托。怎么办呢?只能采取中庸之道,选一个南北交界点,就是建业,双方都不要争吵了,和平共处,共创大业。
开通一条水上生命线
从经济上来讲,都城附近必须是一片富饶地区,因为皇室要吃饭,庞大的政府机构也要吃饭。在三国时期,还要年年打仗,军费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这就需要这个城市要有足够的财力,本身是个有钱人,不要总是靠贷款或者借钱过日子。
江东地区以三吴地区最为富有,三吴分别是指吴郡、吴兴郡和会稽郡,分别是今天苏州一带、浙江省临安至江苏省宜兴一带、绍兴一带,简单一点讲,就是今天苏南至浙江一片,只要这里丰收,整个东吴就能填饱肚子。所以,从经济上讲,在吴郡建都也是合适的。但是吴郡离长江前线太远,在政治、军事两块得分太低,被淘汰。
建业虽然这一块得分不高,但可以得到弥补。
过去,建业的物资供应要从三吴地区运输,但中间隔着汤山、茅山,交通很不方便。所有会稽的物资主要是先运到京口(今镇江),然后进入长江,逆行数百里而上,到达建业,路漫漫其修远兮!风浪难测行程太危险。
为了解决运输问题,孙权开通了一条水上生命线,这是一条人工运河,叫做破岗渎。东吴投入了血本,共有士兵3万人参加了此次大劳役。这条人工河流穿越茅山丘陵,从建业经过方山、今镇江南境、穿越太湖到达会稽。这条人工河流开通后,会稽的物资源源而进,建业再也不用为衣食发愁。
在城内也开辟了几条运河,如运渎,大致位置是从玄武湖往南,经北极阁、东南大学西边、香铺营,再往南流入秦淮河。还有青溪,这是城东最大的河流,大致路线是从钟山,经过太平门向南流、经马标、折向西南经总统府、娃娃桥,再向南注入秦淮河。这些运河后代被废弃。如今的城东还留有清溪路。(杨民仆)
编辑:圣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