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付华廷提出秸秆资源化综合利用的建议

14.03.2016  11:20

    全国“两会”期间,记者采访了黑龙江省甘南县兴十四村党总支书记付华廷。他提出秸秆资源化综合利用的建议。

  

 

 

  专访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甘南县兴十四村党总支书记、富华集团董事长兼总裁付华廷

  全省农作物秸秆还田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大面积推广秸秆还田和综合利用还存在诸多问题和障碍:

  1、收集成本较高,秸杆收益偏低,农民积极性不高。为保证秸秆破碎程度(秸秆长度小于5-10厘米,破碎度95%以上),提高还田质量,玉米机械收获还田时需降低收获茬口,会降低机械收获速度,效率低下,并且费油,农民不愿实施,宁可一把火烧掉秸秆。我们在呼兰调查时算一笔帐,农户小四轮拖拉机作业每亩费用约90元(灭茬10元、播种20元、收获60元),大型机械秸秆还田。作业每亩约120元(收获及秸秆粉碎60元、平翻整地40元、播种20元),秸秆还田作业比小四轮作业每亩多支出30元左右。

  2、受北方温度低影响,还田秸秆不能及时腐解。黑龙江秋春两季气温低,冬季封冻时间长,加之玉米秸秆产量较高,还田后腐解较慢,春季耕层漏风、跑墒现象严重,影响出苗。而且,由于机收秸秆长短不一,还田效果差。玉米机械收获粉碎还田要求秸秆破碎度小于10厘米,达到95%以上。在实际操作中,破碎度一般在80%左右,秸秆长短不一(长的秸秆达到40~50厘米),整地时易拖堆,不能与土壤较好结合。

  3、对保护性耕作认知度和应用不够。虽然每年从各级政府到农民都大力倡导秋整地,在作物收获后即开始深松起垄等做法。但对没有进行机械收割的地块,大量秸秆在短时间倒出耕地的办法和出口不多,且不系统、不科学、没有形成产业支撑。同时,广大农民对推行秸秆覆盖、三年深松一次、免耕播种等一系列保护性耕作技术,对提升地力、环境影响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等认识不足。

  4、秸秆生物发酵造肥数量明显滞后。利用秸秆掺混畜禽粪便进行生物发酵造肥不仅将剩余秸秆有效利用,同时生产出的无害化有机肥,能满足绿色食品生产所需,而且培肥地力。目前,黑龙江省利用秸秆进行生物发酵造肥数量仅为7万吨左右,只占全省秸秆总量的0.08%。

  5、秸秆资源化综合利用方式传统、效率低下,技术尚需完善。由于目前在秸杆综合利用技术和推广方面政策支持力度不够,一方面传统燃料利用方式效率低下,农村燃用秸秆的单体灶平均热效率12%左右,炕连灶的热效率为35%左右,传统的燃用方式使大量的农作物秸秆浪费。另一方面秸秆能源化利用技术开发工作起步较晚,从事的企业又大多为民营中小企业,因此大多数企业使用的设备落后,企业技术研发能力不足,只能采用低成本设备从事生产,致使企业生产的产品成本过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推广应用。据调查统计,加工生产1吨秸秆固体成型颗粒燃料,需用电120~150度,仅此一项即增加生产成本100多元。

  6、政策扶持及激励措施不到位。“十一五”期间,财政部曾出台《秸秆能源化利用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黑龙江省也从省级农村能源专项中安排了一定的试点示范资金,但进入“十二.五”以后,从国家到地方均已取消相关扶持政策,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这项事业的持续发展。

  农作物秸秆资源化综合利用的有关建议

  应该坚持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基本国策,以提高秸秆资源化综合利用率为目标,遵循因地制宜、多元利用,市场主导、政府扶持,突出重点、就近消化的原则,深入研究和完善鼓励秸秆综合利用配套政策措施,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机制和运营模式,培育和壮大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

  现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把秸秆还田作为保护黑土地和提升耕地质量的突破口,重点推进。多年来,黑龙江省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巨大贡献。在粮食高产出的背后,黑土地退化和地力下降状况较为严重。1982年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全省农村耕地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58.1g/kg,到2012年下降为34.5g/kg,30年间黑龙江省农村黑土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了40.6%,培肥地力工作刻不容缓。秸秆还田是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物理性状、补偿耕地地力消耗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技术措施。为此建议:一是加大支持力度,大力推广秸秆还田。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必须加强黑土地质量保护,恢复黑土地的生机,建议在目前国家有关支持政策的基础上,增加对粮食主产市县特别产粮大县的秸秆还田的资金支持力度,同时从增加农机补贴、深松整地补贴、秸秆腐解补贴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扩大秸秆还田腐熟补贴项目资金和面积,大幅度提高秸秆还田率。二是实施秸秆还田补贴。秸秆还田需要投入一定的物资和作业费用。建议抓紧建立秸秆还田财政补贴制度,调动广大农民实施秸秆还田的积极性。主要对农户或专业合作组织实施秸秆直接还田新增氮肥、新增部分机械作业费以及秸秆腐熟剂等进行补贴,按照每亩增加成本的50%给予补贴(每亩约50-80元);对农户或专业组织应用秸秆生物发酵有机肥,每吨补贴150-200元。三是因地制宜支持建设秸秆有机肥料生产厂。秸秆粉碎--生物腐解发酵制造有机肥料是一项成熟技术。建议国家在粮食主产区地市级,按照合理布局,支持建设标准化大型秸秆发酵有机肥厂,主要对瓜菜生产供肥,生产有机蔬菜;在县(市、区)级建设中型秸秆(粪便)处理厂生产有机肥料;在乡(镇)建立小型秸秆堆沤发酵场生产堆肥,直接为农民抛洒施用。这项措施在不宜进行秸秆直接还田的干旱地区尤为必要,不仅将剩余秸秆有效收集利用,而且生产出的有机肥可以培肥地力,生产安全、优质的农产品(11.96, -0.12, -0.99%),一举多得。四是扩大保护性耕作技术面积。建议加大资金补贴力度,重点支持黑龙江省西部耕地轮换实施保护性耕作与秸秆还田配套技术,实现保墒、减少水土流失、提高耕地质量、确保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五是推广秸秆黄贮过腹还田技术。目前推广茎穗兼收的自走玉米收获机械,可将秸秆粉碎喷入料车进行秸秆黄贮集中发酵,为畜牧业提供饲料。黄贮秸秆作为畜牧“粗粮”可以解决养殖业冬季饲料不足的难题,适合大面积推广。利用畜牧业的副产品粪便再进行还田培肥养地。建议国家在畜牧业大县,对秸秆黄贮的收集、粉碎机械和发酵设施等环节给予补贴和重点支持。

  (二)支持完善秸秆资源化利用技术,加大秸秆固化成型燃料和秸秆能源的支持推广力度。建议重点抓住两个环节:一是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建议继续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和激励作用,鼓励引导民间资本参与秸秆能源化利用项目建设和运营,促进秸秆综合利用的产业化、商品化发展。对使用秸秆资源生产沼气所转化的电能、热能、燃气允许进入现有电力、热力、天然气供应网,允许自行销售,并按照上网量给予一定补贴;对于利用沼渣沼液有机肥进行农业生产的单位,按照使用粪肥的比例和数量给予一定补贴;重点扶持带动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秸秆能源化开发利用龙头企业及重点科研单位,给予所得税减免、高新技术补贴优惠和贷款贴息等政策。二是抓好秸秆能源化利用示范工程。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综合考虑秸秆能源化利用技术和建设模式的适宜性、可行性,启动实施以秸秆沼气集中供气、秸秆固化成型燃料以及高效低排放生物质炉具等为重点的示范工程,因地制宜培育秸秆清洁能源典型模式。重点向条件成熟的五星级示范村和小城镇倾斜,每个村建设1处秸秆固体成型燃料站或秸秆沼气集中供气站,配置生物质炉具,对农民购置生物质专用炉灶给予最低50%的一次性补贴;利用现有资金和政策,在农村财政供养取暖单位积极推行秸秆固化燃料锅炉,逐步取代目前的燃煤锅炉。同时,积极为企业和农民搭建服务平台,支持有效的市场化商业化项目运行模式,引导和支持发展农作物秸秆收集、配送与预处理等专业合作组织和新经营主体,逐步建立生物质原料生产与物流体系,以管理运行市场化、专业化促进秸秆能源化利用项目稳定运行和持续利用。

  (三)支持推广秸秆捡拾打捆技术,提高秸秆综合利用效率。推广秸秆捡拾打捆技术,一举多用。打包后的秸秆可用于农村烧柴,可用于畜牧饲料,可用于生物质电厂原料,还可用于有机肥原料。建议国家加大秸秆捡拾打捆机械补贴力度,以促进推广范围和力度上取得突破,加快普及。

  (四)强化法规制约,依法约束秸秆还田和保护耕地质量。黑龙江省已于1996年颁布实施了《黑龙江省耕地保养条例》,建议国家层面尽快颁布实施保护和提升耕地质量方面的法律法规,从全国角度,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和耕地使用者保护和提升耕地质量的法律责任和义务、目标任务的红线要求,增强约束力,在政策和资金方面,建立支持和引导秸秆还田、保护和提升耕地质量的长效机制,将秸秆还田和综合利用工作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

  代表委员小资料

  付华廷,男,汉族,1949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黑龙江省甘南县兴十四村党总支书记,富华集团董事长兼总裁。第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共十六大、十七大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