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发力管廊建设 南部新城建设20公里综合管廊
作为江苏省的试点项目,南部新城地下综合管廊项目即将启动,整个红花—机场地区共规划综合管廊9条,总长度20.91公里,总投资额为6.61亿元。记者了解到,在南京,其实已有片区,如江北新区、河西新城南部等,建成了综合管廊,用于铺设电力、燃气、供热、通讯等市政公用管线,彻底告别“马路拉链”“城市蛛网”等现象。记者从南京市政府获悉,今年,河西中部综合管廊工程,以及江北新区综合管廊二期都将全面启动建设。
南部新城地下管廊涉及苜蓿园大街等道路
据介绍,南部新城地下综合管廊项目作为省试点项目,是新城市政工程的重点项目。整个红花—机场地区共规划综合管廊9条,总长度20.91公里,总投资额为 6.61亿元,分别是苜蓿园大街管廊、纬七路管廊、机场路管廊、机场四路管廊、大明路管廊、机场二路管廊、国际路管廊、红花路管廊、机场跑道管廊,其中两条为干线管廊(2.71公里)、两条为支线管廊(4.84公里)、5条为缆线管廊(13.36公里,占64%)。
南部新城规划处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根据南部新城“小街区、高强度开发”的特点,将构建以干、支结合管廊为支撑,缆线管廊为重点的管廊体系,实现市政管线的集约化、现代化和智慧化。经过多轮方案优化,去年6月份顺利通过了南京市规划局组织的专家评审会,并且南部新城与江北新区作为南京市申报管廊试点城市的示范项目区,已获得江苏省管廊试点的批复。“目前规划设计已经完成,项目近期就将启动”,该负责人介绍,南部新城将打造“表里如一”的智慧新城,彻底终结“马路拉链”。
江东南路综合管廊内有10条管线
据了解,河西红河路、天保街、平良大街(黄河路)及江东南路共有4条综合管廊,共同构成河西地区三横一纵总长8.9公里的“丰”字形综合管廊布局。早自2012年起启动规划建设,在青奥会时,管廊首次投入使用。
“这一综合管廊是江东南路(道路、景观、有轨电车、地铁、地下人行过街等)一体化设计中,立体空间综合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部门介绍,按照“绿色、生态、智慧”的理念,这一管廊服务于河西南部地区,为市政基础设施现代化之综合管廊示范工程。
江东南路是河西中部往南的一条城市主干道,贯穿河西新城东西,道路红线宽80米。沿江东南路敷设的规划市政管线很多,主要包括中压燃气管线、给水管线、雨污水管线、蒸汽管线、电力电缆、公安交管信号灯管线、有轨电车的动力通讯线和通信电缆等。
如果你走进江东南路综合管廊的核心区,这里俨然一个“地下城”,逾十条管线齐“居”其中,各有各的架子安放,好似“睡上下铺”,并行不悖。管廊平均覆土为2.5米。下沉段则要到地下十几米深处。通常自来水管道“睡”在管廊最底层。最上面的天花板上,还有管廊自身的通风、照明、消防线路等。廊道宽阔,可容两三个人并排走。综合管廊内配有监控装置,养护人员在后台指挥中心对管廊内的实况一目了然,有问题可及时解决。
根据规划,江东南路综合管廊在红河路以东采用双舱结构,分别为水电舱和蒸汽舱,其中水电舱内敷设给水管线、电力电缆和有轨电车供电电缆、通信电缆;蒸汽舱内敷设蒸汽管线。为何蒸汽管道要独享一个舱?据介绍,主要考虑到蒸汽有风险,“独处一室”可避免燃爆风险对其他管线使用的影响。红河路以西管廊则采用单舱结构,电力电缆和通信电缆布置在一个舱内。
记者从相关部门获悉,继河西南的示范工程之后,河西中部的综合管廊也将在今年上半年启动,最快年底即可完工。
江北新区二期管廊建设53公里,涉18条道路
南京江北新区共规划建设综合管廊约241公里,其中位于核心区的约64公里,目前,一期管廊10余公里已经建成。去年下半年开工的二期管廊总长53公里,在核心区及其周边覆盖的范围更广,涉及横江大道、沿山大道、石佛大街、七里河大街、绿水湾路等18条道路。
与已建成的一期综合管廊一样,二期管廊依然是将电力、通讯、给水、中水、空调热力管、燃气、雨水、污水、真空垃圾管9种管线同时“埋”入地下。不同于一期管廊分单、双舱,二期管廊有了更宽敞的三舱、四舱设计。
专家说法
综合管廊需提升运营能力
综合管廊是在城市地下用于敷设电力、燃气、供热、通讯等市政公用管线的公用基础设施,可终结“马路拉链”“城市蛛网”等现象。南京城建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闻一武向记者介绍,南京自2012年开始在多个地区开展综合管廊建设实践,目前已建成综合管廊约20公里,建设区域涉及江北新区、河西南部以及江心洲生态科技岛等多个地区。
虽然南京市综合管廊建设起步较早,但也存在投入大、利用率低等问题。比如某个片区的地下管廊,目前除自来水、公安交管线路、管理单位自用、协作单位管线外,社会管线单位入驻很少。究其原因,主要因为该地区刚开发,管线用户不多,加上入驻需缴纳管理费用,对管线入廊带来一定影响。
接下来,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将会迎来高峰。闻一武指出,南京应加快编制《南京市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规划》,在开展城市地下管线普查的基础上,统筹各类管线的实际发展需要,通过一次规划、一次设计、一次建设,将城市未来发展应用的轨道交通、地下道路、地下人防等工程所需的地下空间与综合管廊的建设空间综合考虑,减少地下结构的二次投资建设成本,发挥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最大效益。
记者 端木 倪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