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广场健身舞文化建设暨示范工作调研现场会在南京召开
10月31日,江苏省广场健身舞文化建设暨示范工作调研现场会在南京市江宁区举行。会议总结交流了近年来全省广场健身舞文化建设和管理方面的经验举措,对广场舞示范市、示范区、示范街道、示范点进行了授牌。省体育局局长陈刚出席会议并讲话,南京市江宁区委常委、统战部长陆蓉,以及省体育局、省体育总会、南京、盐城、宿迁市体育局、体育总会及相关单位负责同志参加了座谈会。会议由省体育局副局长颜争鸣主持。
会议总结了近年来全省各级相关部门、协会、组织广场舞建设管理的经验举措,围绕广场舞运动项目的规范、创新发展,肯定了广场舞项目在促进健康、繁荣文化、参与社会治理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会议表明,广场舞集健身、健美、健心、健脑于一体,深受广大群众欢迎,不仅促进人民健康,还实现了外在美的锻炼和内在美的体验相结合,满足了群众精神文化需求,进一步提升广场舞的文化内涵,增强江苏体育的文化软实力。
会议指出,省体育局和体育总会着力于提升广场舞组织化程度,今年初,推动在全国率先成立了省广场健身舞运动协会,给予资金和政策的大力支持,并将广场舞纳入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特别是加强健身广场、体育公园等硬件建设,强化广场舞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改善广场舞发展条件,将“烦心问题”转化为“民心工程”。省广场舞协会及各地坚持以人为本、崇尚公益,在规范秩序、加强管理、发展队伍、文明创建等方面积极探索,将此工作纳入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按照行政、社会、自我管理三结合的原则,成立综合协调小组、制定广场舞管理办法和自律公约、推行“三六举措”、举办培训班、组织赛事活动、编创《舞动江苏》、《茉莉花》等舞曲、协调活动场地、发挥党员示范点的带头引领作用等,同时,还推动成立省、市、县、街道协会网络体系,引导群众自我管理。值得一提的是,今年高考期间,南京政务热线12345广场舞相关投诉量同期下降了近40%。
会议强调,下一阶段要坚持典型推广和探索创新并重,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攻克薄弱环节,不断提升各地基层基础工作成效:一是着重提升项目发展动力,将广场舞活动纳入公共体育服务和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整合、开发公园、广场等公共资源,加大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力度,加大财力和物资扶持力度,完善照明设施,配备音响、录音机、扩音器等放音设备,加强广场文化研究,不断创新广场舞种类和形式,培训广场舞骨干分子,努力建设一支优秀的广场舞队伍;二是要着重提升社会组织能力,加快培育与现代社会治理结构相适应的公益性、互助性的广场舞协会、俱乐部,按照全省社会组织“4+x”改革方向,继续推广成立各级广场舞协会,推动组织网络向基层覆盖延伸,发挥广场舞协会主体作用,参与社会治理创新,采取购买服务、项目外包、保险等方式,扶持广场舞协会发展,积极化解矛盾、防控风险,促进社区文明、社会和谐;三是要提升规范管理水平,按照政府、社会组织、群众自我管理相结合的三维治理模式,建立由政府牵头、相关部门依法管理、场地管理单位配合,相关单位广泛参与的广场舞活动管理机制,体育部门和广场舞协会安排专人负责管理,对广场舞站点进行规范登记工作,根据考核结果给予相应扶持,根据各地基层实际情况,组织相关部门、居民代表、习练代表,共同制定符合实际的广场舞公约,对广场舞活动时间、音响音量等进行明确,防止扰民问题引发矛盾纠纷,营造和谐局面;四是要提升社会认同氛围,从促进人民身心健康的高度,大力宣传广场舞的重要价值,通过开办专栏、举办讲座、播放公益广告、制发图书音像等,努力营造广场舞健康发展的浓厚氛围,强化广场舞运动科学指导服务,注重普及现代运动康复技术手段,积极开展广场舞竞赛活动,调动群众参与积极性,加强广场文化活动交流,提升广场舞层次和水平,进一步挖掘广场舞文化内涵,与城市精神、社区文化相结合,继续打造“舞动江苏”品牌,形成广场舞运动多元文化价值认同。
会上,南京市江宁区、浦口区、江宁区东山街道、宿迁市、盐城市亭湖区等进行了经验交流,并分别获得江苏省广场健身舞示范市、示范区、示范街道、示范点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