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为什么会有“无力感”?

08.12.2017  00:09

幼师这个职业,近日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质疑一个接着一个——“现在的幼师到底怎么了?”“她们自己还是个孩子,怎么能管好别人的孩子?”“收入太低,心理不平衡吧。”“没有职业资格也能做幼师,职业素养太差。”……

坏的是人,不是这个职业!”面对众说纷纭,幼师们开始自发在朋友圈回应。

幼师行业的整体情况如何?幼师从业人员的生存状态如何?“问题幼师”产生的主要因素又是什么?

缺口超240万

根据教育部今年7月10日在其网站上公布的《2016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6年,全国共有幼儿园23.98万所,在园儿童(包括附设班)的数量为4413.86万人,幼儿园园长和教师共249.88万人,这个数字已比2015年增加19.56万人。

按照这个数字计算,即使加上园长和一些管理者在内,师幼比为1∶17.6,也就是一个老师要照看近20个孩子。而教育部在2013年发布的《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规定,一所全日制幼儿园的全园教职工与幼儿比为1∶5~1∶7,全园保教人员(专任教师和保育员)与幼儿比1∶7~1∶9。

按师幼比1∶7计算,我国需要幼儿园老师630.5万人,幼师的缺口达到380万人。即使按照最低的1∶9计算,幼师的缺口也在240万人。有幼教专家指出,孩子上幼儿园是刚需,如此大的幼师缺口,极有可能导致的结果就是:无资质幼师随处可见,班容量极大,无资质幼儿园满地发芽。

尽管某个幼儿园频繁地曝出各种问题,但只要它开园,就会有大量的孩子往里送。这就是现如今生活需求和服务水平之间矛盾点的具体表现。”爱乐祺托幼早教中心创始人陈靖对记者表达了现实中的无奈。“一般的幼儿园,一个班会配备2名专业幼师和1名保育员,班容量基本在25~40人之间,有的还会更多。如果硬性地把班容量控制在1∶7~1∶9,入园会变得越来越困难。

中华女子学院学前教育系副教授兼中华女子学院附属实验幼儿园园长胡华直言:“据我了解,像我们园这样一个班二十几个孩子的情况很少,只有一些高端的私立幼儿园能够做到。而班容量大、幼师短缺这个问题,未来几年都不会得到缓解。

胡华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判断,是有依据的。

首先,“全面两孩政策”的实施对学前教育领域影响巨大,数字显示,从2019年开始,我国学前教育阶段在园幼儿数将出现大幅度增加,持续增加到2021年达到最大值。而另一方面,幼师专业应届毕业生的数量远远满足不了社会对幼师的需求。

华东师大就业中心主任阮平章曾透露,该校学前教育专业每年有100多名毕业生,仅去年就先后来了200多家幼儿园来“”学生。胡华表示,中华女子学院相关专业的毕业生也是早早被抢光。而且,胡华说:“这个专业的部分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发现自己不适合,或者当初报考的时候就是家长的主意,在毕业后可能就不会选择幼师职业了。但别的专业的大学生一般也不会选择幼师。

多位专家认为,幼儿园师生比失衡现象或许还将进一步加剧。

工资少压力大

根据教育部年度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幼儿教师学历主要集中在专科水平,占总数的56.37%,有22.4%的教师只有高中及以下文凭。高学历幼师集中在一线城市,上海70%的幼师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成为全国幼师学历最高的城市。

但高学历的毕业生对于幼师这一基层职位并不很感兴趣。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今年的一项调查显示,69%的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会从事教育相关工作。其中,职业院校毕业生主要在幼儿园从事教师或儿童顾问的职业;而本科及以上学位毕业生主要就职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等。

很多人对幼师这个职业存在误解,认为只要把孩子看好就可以了,所以学历不是那么重要。但实际上,这个职业是很神圣的。”胡华强调说,“幼师除了需要具备一定的技能,其他方面的能力更重要,比如,面对众多有性格的孩子,面对日益要求严格的家长,一个幼师需要具备自我觉察、自我调整、自我评价、自我提升等方面的能力,还要有完善的心理特质,更重要的是对这份职业的敬畏。高学历有助于这些方面的调整与改变。

被誉为“园长中的园长”的胡华,毕业于北师大学前教育专业,30多年来,当过幼儿师范学校的专业课教师,做过幼儿园管理工作,开创了幼儿园,并一直在大学授课,带研究生。对于幼师群体普遍学历不高的现状,她深表无奈。

而且,胡华表示,如果一个中专毕业生做幼师,“只有18岁,太年轻了,她自己还没成人,不太可能读懂孩子,更承受不了幼师职业的压力。

而在薪资水平上,胡华直言,整体水平偏低。

根据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中国2016届“幼儿与学前教育”职业类的本科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月收入为3504元,比全国本科平均水平低872元;2016届高职高专毕业生中从事“幼儿与学前教育”职业类群体,毕业半年后的月收入为2706元,比全国高职高专平均水平低了893元。

就2016年人均收入最高的北京而言,一位公立幼儿园的老师对记者说,一个公立园在编老师的收入大概是5000元到6000元,和小学老师差不多,但非在编老师,也就是合同工的工资也就两三千元。而私立园的老师收入普遍在两三千元,根据学历来定,高档私立园的老师收入较高,一般在5000元到10000元。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调查显示:中国幼师薪酬水平较平均水平低10%~30%。

陈靖对此表示,幼师的待遇确实相对较低,但一般私立园会负责老师的食宿,所以他们的生活成本还是比较低的。

胡华则表示,公立园幼师五六千元的工资,看着并不太少,但薪资和付出的劳动相比并不符,“老师每天和孩子们在一起,中间几乎没有休息,而且面对的是每时每刻都有很多需求,并需要立即解决的孩子!”“这是一份特殊的工作。”胡华强调说。

记者注意到,在前瞻产业研究院关于“2016届学前教育的毕业生就业不满意原因”的调查中,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收入低”“发展空间不够”,以及“加班太多压力大”。

中国教育报》2015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单就工作时间来说,超过半数的教师表示,他们的工作时间在8~10小时,而有22.14%的教师表示,工作时间超过了10小时。

一项针对北京市50所不同体制幼儿园的447名教师进行的调查显示,出现明显倦怠倾向的教师人数高达一半以上。按被调查教师所选题目的百分比排序,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依次表现为疲惫不堪(88.5%)、担心出事(86.7%)、焦躁不安(65.9%)和经常只想一个人待着什么话也不说(65.6%)。

已经从幼师行业离职的一位张女士对记者说,当初从业时,她想得很好,跟孩子们像朋友一样相处。但现实是有很多孩子很调皮,而且一天没有休息的时候,有时候感觉很疲惫,也就没有那么多耐心了。

缺乏认同感

采访中,一位幼师专业的硕士毕业生告诉记者,当一名幼师是她一直以来的梦想,“跟孩子们在一起的每一天都是新鲜的,快乐的!”“但是改变社会大众对我们的认识非常难,即使一些家长也认为我这个学历来幼儿园有点大材小用”,这些一度让她充满“无力感”。

幼师行业出现问题,其实主要因素并不在于学历和工资水平上。”在采访中,胡华和陈靖都做出了这样的结论。

胡华认为,这其中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比如社会原因,现在的人普遍都比较浮躁和焦虑,很难沉下心来;幼师缺口大导致的班容量过大,高强度的工作难免会产生负面情绪;对在职幼师的教育和培训指向性不明确,政府部门的有效指导或第三方机构的检查和督导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在胡华心里,幼师是一个入职门槛极高的行业,这个“门槛”并不是指学历或技能,而是指要拥有一种特殊的天赋。“幼儿教育从业者应当是那些为数不多的‘天生喜欢孩子’的人群中的一员。他们必须有对噪音、啼哭、非理性行为、无序场景有很强的容忍及处理能力;他们需要强大的心理机制以适应与未知复杂系统打交道、并能够在接收大量无效信息的前提下,继续对该系统输入大量的有效信息的能力。

一个会弹琴、会唱歌、什么技能都会的教师比不上一个有爱心的教师对孩子来说更有意义。这需要从业者的一种情怀。”胡华说。因此,在选拔教师的时候,胡华不仅鼓励优秀的学前教育人才进入幼儿园工作,也鼓励跨学科的高素质人才进入幼儿园从事幼儿教育工作。

同时,胡华也表示,也许没有那么多天生喜欢孩子的人,但如果这份职业可以给予老师学习、培训、成长等提升的机会,让每个人能够获得足够的成就感,这也是很重要的。

陈靖对此深表认同。因为没有给孩子找到一个合适的早教机构,北京大学地球物理专业毕业的她,转行开办了自己的早教机构。“幼儿园从业者,首先是要有情怀的。

如今,陈靖认为,要把情怀落地。

现在的幼师大部分都是‘90后’,甚至还有‘00后’,这些年轻人个性强,自我意识高。面对高强度的工作,不高的薪资待遇,如果再没有强烈的爱心,是很容易产生负面情绪的。”但陈靖也表示,这代人的特点是强烈的被认同感,急需在工作中获得成就感。“他们需要的是:快乐的工作环境,清晰的职业规划以及按劳取酬,这三方面很重要。”因此陈靖建议幼儿园的管理者,要在这几方面下功夫。比如在爱乐祺托幼早教中心,老师分为1星到5星,薪资待遇不同;培训和考核同步进行,每三个月一次;建立家庭式的环境和氛围,定期为老师疏解情绪。

澳门大学公共事务专业教授王建伟表示:“幼师行业缺乏规范的监管制度,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在这方面加强层层监管,层层岗位责任制。一方面孩子是弱势群体,需要政府保护;另一方面,规范的监管制度也有利于幼师行业发展。

陈靖也呼吁,尽快出台一些标准性的执行办法,让幼儿园及其从业者有章可循,并加强监管和督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