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幸存者——见证南京1937》央视开播
12月11日,五集大型电视纪录片《幸存者——见证南京1937》(第一辑)首映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隆重举行。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王燕文,省委副秘书长水家跃,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明办主任杨志纯,总台台长卜宇,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张建军出席首映式,并向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代表、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专家和青年学生代表赠送了该部纪录片的影像资料。总台副台长陈辉主持首映式。
《幸存者——见证南京1937》(第一辑)是一部以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为拍摄对象的系列人物纪录片,也是继《1937 南京记忆》和《外国人眼中的南京大屠杀》之后,总台连续第三年为配合国家公祭日推出的南京大屠杀题材纪录片。该片将镜头再次聚焦这场历史悲剧的幸存者。在他们中间,有坚持作证30 多年、曾作为幸存者代表在首次国家公祭仪式上与习近平总书记一起为公祭鼎揭幕的夏淑琴,有几乎全家惨遭灭门的常志强,有当时年仅12 岁被侵华日军强暴留下了终身残疾的张秀红,有整个村庄遭遇日军屠杀的幸存者苏国宝,还有曾在南京安全区参与难民救助的幸存者王瑞颐等。近一年来,创作团队密切跟踪拍摄这5 名幸存者,与他们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一同走进那段沉痛的历史,并将与幸存者同行的感动和感悟,深深地融入创作之中,用照片、视频、档案、采访、纪实、版画等多种艺术表现手段,还原了1937 年那段如同梦魇般的历史记忆,并将每一位幸存者在79 年之后的生活现状展现给观众。他们对79 年前发生的那场劫难所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具有不可替代的史料价值。
省委领导和省委宣传部对该片制作给予了多方面的关心指导和大力支持。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王燕文作为总策划,对全片总基调提出要求,并亲自拟定框架和片名,逐集审看并给予指导。12 月2 日,王燕文部长在审看该片时提出,对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拍摄既是抢救性的资料保护,又为南京大屠杀史实的传播作出了贡献,总台在第三个国家公祭日之际推出这样一部有分量的作品,体现了主流媒体的责任和担当。王燕文评价该片制作精良、细节感人、表现形式丰富,同时对创作团队的思考和努力给予了充分肯定。今年11 月22 日,总局重大理论文献影视片创作领导小组在北京对该片进行了审看。参加审片的领导和专家普遍认为,全片有一种思想的震撼力,不仅讲述侵华日军制造的南京大屠杀给平民百姓带来的苦难, 在客观呈现那段历史的同时, 还通过一些学者、包括一些有正义感的日本专家以及美国学者的分析和阐释, 反映出侵华日军的暴行是对人性的摧残、是一种反人类的罪行。这是一部不同于一般呈现历史的纪录片, 有深度、有故事,很有价值。
卜宇台长在首映式致辞中向为这部纪录片给予指导、提供帮助的各界人士表示诚挚的谢意。他说,总台作为主流媒体,又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发生地的媒体,还原历史真相,传播和平愿望是我们应当肩负的责任和使命。自2014 年至今,总台围绕“国家公祭日”这一主题,大力度推出重大主题报道、纪录片、专题片、直播、主题公益广告等组合式内容产品,特别是在纪录片方面,总台连续3 年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推出南京大屠杀题材的纪录片。其中,《1937南京记忆》在央视一套、十套和5 个外语频道播出,《外国人眼中的南京大屠杀》在央视十套播出,产生很大反响,国际版不久也将在美国主流频道Discovery 旗下的历史频道播出。在第三个国家公祭日即将到来之际,我们再次推出《幸存者——见证南京1937》(第一辑),将镜头对准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他们对79年前的那场浩劫所留下的刻骨记忆,具有不可替代的史料价值和文献价值;他们承载着锥心的苦痛,一遍遍地去咀嚼那段回忆、去讲述那段过往,是值得尊敬的历史真相的捍卫者,和平与正义的守护者。如今,他们都已进入耄耋之年,尽快地、客观详实地记录下他们的记忆、话语、影像,就是为现在留住历史的记忆、为未来留下历史的见证。今后,总台将把更多的资源投入到这一类节目的生产中去,继续以一颗敬畏之心去记录更多有关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事实,推出更多好主题、好品质、好影响的精品力作,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优势,更好地传播社会正能量。
首映式上,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代表、专家学者、学生代表观看剧集之后,分别畅谈了感受与体会。该片12 月12 日起,先后在央视科教频道、江苏卫视频道、荔枝网、江苏公共·新闻频道等平台播出。(宗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