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通州区拼出硕果累

25.12.2015  23:32
      2015年在宏观经济下行的巨大压力下,通州区经信委一班人发扬敢于担当、争创一流的精神,规模工业增加值、规模工业产值、工业投入、技改投入、工业应税销售、工业用电等主要经济总量指标继续保持南通领先。成功创建了一批国家省产业名片,特色重点工作亮点频现。“9328”数说经信委人创新创优的丰硕果实。       “9”:成功创建九张国家、省产业名片。通州被命名为全国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试点地区。(国家工信部)。组织江海电容器公司成功创建为2015全国电子信息行业优秀创新企业。(国家工信部)。组织江苏景瑞农业科技公司成功创建“中国物流示范基地”,填补了全国农业生鲜物流空白。(中国物流采购联合会)。被表彰为江苏省建设高标准厂房及使用先进区第一名。(省经信委)。组织高新区成功申报江苏省两化融合示范区。(省经信委)。组织江苏景瑞农业科技公司技术中心成功申报江苏省物流企业技术中心。(省经信委)。组织南通高新区成功申报江苏省物流基地。(省经信委)。江苏恒科新材料有限公司长丝聚酯车间成功申报江苏省首批示范智能车间。(省经信委)。组织南通供销产业园有限公司、顺丰速递公司成功申报省重点物流企业。(省经信委)       “3”:研究出台三大创新政策。出台了《推进新型工业化促进转型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促进企业加快转型升级。适应财政体制改革的新要求,出台了《通州区产业发展母基金管理办法》,成功引进2家知名基金公司入驻通州,区政府和两家基金公司各出资5000万元资金成立2家产业子基金,通过股权投资、债权投资、投贷联动等形式,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向实体经济。成功推进与南通众和担保有限公司战略合作。区政府出资2亿元参股南通众和担保公司,并在通州成立办事处,每年为通州企业担保贷款余额不少于10亿元,将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2”:率先出台两大行动计划 在全市率先研究出台了《“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和《中国制造2025通州行动纲要》,推进通州着力打造长三角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和新兴产业高地。       “8”:八项特色重点工作亮点频现 项目建设实现突破。在建5亿元以上项目12个,实施亿元以上工业项目77个,华电热电、中航深南电路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鲜一汽配等项目竣工投运。工业投入、技改投入总量在南通领先。 两化融合实现突破。新增省两化融合试点企业4家,新增南通市融合创新企业3家,新培育区两化示范融合试点企业10家。韩通船舶通过了全国首批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审核评定。新创江苏省两化融合示范区1个。       科技创新实现突破。新创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5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6家,南通市行业技术服务中心1家,增创省市首台套重大装备及关键部件6个。组织成功申报省重点新产品新技术研发推广项目60个,创新能力建设项目2个,品牌产品质量攻关项目5个。8个新产品通过了省级鉴定。       现代物流实现突破。新创国家3A级以上物流企业4家,新创省重点物流企业2个,省物流基地1个,国家物流示范基地1个。成功组织物流专题招商活动。       节能减排实现突破。完成南通市15个重点节能和循环经济项目,淘汰印染落后产能3000万米,淘汰燃煤锅炉119台,提前超额完成南通下达的为民办实事和区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任务。       圆满完成“十二五”节能降耗任务。       民营经实现突破。新增小规模纳税人和一般纳税人提前超额完成全年任务,新引进亿元以上市外民资项目26个,超额完成了南通市下达的14个的目标任务。 信用贯标实现突破。新增省级信用贯标企业47家,南通市示范企业4家。南通四方冷链公司成为省信用管理示范企业,通州信用信息系统建设全省领先。       争取资金实现突破。积极向上争取资金、争取项目。2015年共向上争取资金5346万元,提前超额完成区政府下达的5000万元任务。40个项目列入江苏省重点工业技术改造目计划。20个项目获南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转型升级资金扶持。南通江海电容器股份有限公司成功中标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转型升级强基工程”获得补助资金1500万元。向上争取资金和项目列南通第一。       2016年:八大行动开创新局面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第一年,区经信委将以区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精神为引领,自觉践行五大发展理念,深化拓展三个年活动,实施八大行动,实现八个突破,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       △实施产业高端化行动,在创新驱动构筑产业竞争新优势上求突破。       △实施大项目牵引行动,在打造重大增长新引擎上求突破。       △实施规模培育行动,在培植航母舰企业群体上求突破。       △实施智慧通州行动,在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上求实破。       △实施通州制造2025行动,在推进智能化制造上求突破。       △实施制造业服务化行动,在培育生产性服务业新业态上求突破。       △实施改革创新攻坚行动,在盘活存量拓展空间促进发展上求突破。       △实施机关作风提升行动,在做优做亮“企业娘家服务到家”品牌上求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