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这五种诈骗害苦靖江人

12.01.2015  11:22

图为民警给市民讲解防骗宣传知识。 陆夜摄

 

1月10日是110宣传日。前天上午,市公安局携手城南办事处在泰和国际城开展“110与您携手共创平安”主题宣传活动。活动现场,公安局民警通过表演小品、发放传单、现场讲解等形式向市民宣传防骗防盗知识。据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统计,2014年全年诈骗类警情共698起,与2013年相比上升26.7%,其中网络、电信诈骗501起,占比71.8%,警察“蜀黍”进行了一番统计分析,告诉你哪五种诈骗最害人。

  

No.1“0523110”来电

 

接警次数:5271  被骗次数:21

 

欺骗性:★★★★☆ 普遍性:★★★★★

 

案例:2014年4月21日上午,市民陈先生接到一个号码为“0523110”的来电,以为是公安局来电。电话接通后响起一段语音提示:“您有一张银行卡,涉嫌洗钱案件,现在将转移到人工服务。”随后,一名自称深圳某派出所“警察”的男子告知陈先生,他的某张银行卡涉嫌洗黑钱,要求其配合调查。“警察”还和他一再强调涉案的严重性,陈先生只能询问怎么办。在“警察”的指导下,陈先生来到我市骥江路一家银行,从自己的银行卡上取出7万元,汇到了“警察”提供的安全账号。“当时我就没想到,‘0523’是泰州的区号,对方怎么可能是深圳的警察呢?”陈先生后悔地说。

 

警方分析:这些类似“110”的号码都是不法分子利用来电修改软件篡改而成,对方会以涉嫌洗黑钱案件、包裹有毒品等为借口,要求市民转账或者汇钱。无论是110还是各个派出所拨出的电话,显示的绝对不是“区号+110”或者“110”,市民如果接到这样的电话,千万不要相信,所有声称要你把钱转到所谓“安全账户”的一定是骗局。

 

No.2接收中奖、兑奖短信或来电

 

接警次数:1250  被骗次数:13

 

欺骗性:★★★★☆  普遍性:★★★★☆

 

案例:2014年12月中旬,一条“95588”发来的“积分兑现金”短信发到了市民陈女士的手机上。信息称,陈女士的信用卡消费积分满足兑换188元现金的条件。陈女士看到短信号码后以为是银行发来的信息,便按照短信提示,在手机上登录短信中的网址,看到网站显示页面很正规,遂输入银行信用卡号、密码、姓名、身份证号等。当天下午,陈女士前往银行,发现自己卡里被取走800多元钱,意识到自己被骗了。

 

警方分析:听到自己中奖或者积分兑换现金,很多市民潜意识里会选择去相信。骗子往往会以通过短信、电话告知中奖的手段欺骗市民,再加上使用“伪基站”可以伪造成银行等正规部门的短信提醒,市民很容易被迷惑。只要手机在适当区域使用网络信号,不管运营商还是“伪基站”,都可以向手机发送信息。因此,手机用户无法避免接收到垃圾短信。这些垃圾短信既有诈骗信息,也有可能是非法广告信息。

 

No.3购房购车可退税

 

接警次数:850  被骗次数:16

 

欺骗性:★★★☆☆ 普遍性:★★★☆☆

 

案例:2014年9月13日上午,市民顾女士报警称,自己接到了一个开头为“185”的陌生电话,对方自称是房管局工作人员,以购房退税为由,让其联系税务局工作人员,并给她另一个“185”开头的手机号。顾某联系该号码后,对方告知她可以享受国家统一标准6380元的退税补贴,同时还准确地说出了顾某的家庭住址和房屋面积等信息。顾女士信以为真,按照“工作人员”的指示,最终银行卡被划走12700元。

 

警方分析:2014年上半年,警方多次接到市民报警询问购房购车是否可退税,并声称自己接到了相关的电话和短信。警方提醒,政府有政策出台,一定会通过正规渠道公布,并通过部门书面告知,而不会通过电话、短信的方式来办理退税、发放补贴或冻结资金。新购房的市民在接到陌生电话或短信时,一定要冷静分析,涉及到银行卡转账等操作时,切勿相信。

 

No.4包裹内有违禁品或毒品

 

接警次数:78  被骗次数:0

 

欺骗性:★★☆☆☆  普遍性:★★★☆☆

 

案例:2014年3月下旬,市民杨先生接到一个陌生男子电话,自称是泰州邮局工作人员。该男子告知杨先生,他有一个来自云南的包裹,但是收件地址不够详细,需要进一步核对,然后提供电话号码让杨先生拨打。杨先生按照号码打过去,接电话的人询问杨先生个人信息后,告知其包裹里查出有毒品,给他一个电话号码让其报警。杨先生当时很警惕,问对方为什么不能直接打“110”报警,对方直接挂断了电话。

 

警方分析:2014年上半年,警方多次接到此类报警,有人冒充泰州邮政局工作人员行骗,手段是告知市民收到了有毒品的包裹,邮件发出地址一般为云南。虽然警惕性比较高的市民通常不会轻易相信,但是随着我市网购的市民越来越多,这种骗局还是很容易让市民上当受骗。

 

No.5领取刑事公文

 

接警次数:36  被骗次数:0

 

欺骗性:★★☆☆☆  普遍性:★★☆☆☆

 

案例:2014年4月上旬,市民张先生接到了号码后三位为“110”的来电。接通电话后想起语音提示:“110指挥中心提醒您,这是我局最后一次通知,您有一份刑事公文尚未领取,为保障个人权益,请迅速领取,否则我局将于今日强制执行。如需咨询警务人员,请按2……”张先生按2号键后,语音再次提示:“您好,您的报案过程都会全程录音,现在正在接通中,请稍候……”张先生越听越不对劲,遂挂断电话,重新拨打了公安局指挥中心电话。经民警解释,张先生才明白自己差点上当。

 

警方分析:该种诈骗电话一般号码后三位均为“110”,内容为告知市民有刑事公文未领取或要强制执行,再让市民拨打提供的专门号码。接通后,骗子会以核对信息为由,要求当事人提供个人信息进行登记核对,之后再谎称个人信息泄漏,需审查账户,伺机进行诈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