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晒明孝陵神兽穿越照 过了140年石象路的骆驼胖了?

28.11.2014  13:28

龙虎网讯 在南京,每到深秋就不得不想到充满诗意的石象路。在最美的季节,这条备受关注的最美道路引发了新的话题。近日,网上一组石象路昔日老照片火了起来,勾起了市民们对老南京的怀念,不少人去明孝陵实地探访。但有网友发现,其中一幅标明1874年明孝陵老照片中的骆驼石像和今天的骆驼石像在形态上有所不同。140年的时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不但风景变了,骆驼的样子也变了?这骆驼究竟是不是石象路的骆驼?

神兽“玩穿越

石像为啥长胖了?

记者了解到,引发关注的石象路黑白老照片系南京某网友发在微博上的一组图片,其中有石象路大象石像的新老对比照,还有一张图说称是“1874年南京明孝陵”的骆驼照片,在照片上,远处骆驼为立姿,近处为卧姿。和今天的最美道路不同,照片中的石象路并没有五彩斑斓的秋叶,取而代之的是杂草丛生。

看到这张照片后,市民包先生第一时间去明孝陵探访,想给老照片玩回穿越。包先生告诉记者,明孝陵神道上有12对石像。他先拍了大象石像,发现没有问题,但根据老照片上骆驼的形态,选取了同一位置,同一角度拍摄后,却发现位置虽然对了,照片里两只骆驼石像的形态却有不同。他在朋友圈发帖求问,引来了网友们的各种猜想,“快看,这骆驼的脖子变粗了,没有之前那么修长!”“驼峰好像也不对劲儿呢!

多方求证,包先生才知道,这骆驼可能不是南京石象路的。“有朋友告诉我,它们根本不是同一个石刻,也不在同一个地方,两只骆驼一南一北,老照片里是北京十三陵里的骆驼石像。

审美不同

明孝陵的石刻更加丰满

这张老照片真的不是明孝陵?带着疑问,记者联系到了明史专家马渭源。他说,根据老照片上石刻的形态,可以判断该照片的确是北京的十三陵而非南京的明孝陵。明孝陵石刻造型以形象高大取胜,线条圆润流畅,代表了明初石雕艺术的最高水平。尽管十三陵的石刻是模仿明孝陵神道石刻建造的,但石刻的艺术水准要高于明孝陵神道石刻。

那么为什么十三陵的骆驼会明显比明孝陵的瘦呢?

在马渭源看来,主要原因有两点,其一,受陵寝主人朱棣出生背景的影响。马渭源说,有证据显示,朱棣有蒙古血统。他虽然在南方长大,但在饮食、生活习惯、审美等方面都深受蒙古文化的影响。因此,十三陵神道上石刻的雕像与明孝陵的形态明显不同。其二,南北文化的差异造成了审美上的不同。骆驼多见于北方,工匠们在雕刻时注重写实。反之,在南方,人们很少能见到骆驼。如何雕刻,就只得闭门造车,凭空想象了。明孝陵可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陵墓啊,为了体现皇家威严,骆驼可不得圆润丰满吗?

地点弄错了

时间会不会也不对

既然地点错了,那1874年这个时间是不是也不准确,有网友质疑道。对此,马渭源表示,“从骆驼前的人物发型看,该男子没有长辫子,我更倾向于照片是民国的。”会不会男子将辫子盘在脑后呢?“有可能,但单从照片上看,男子的发量并不多,不像盘了头发。”马渭源说,清朝的照片其实非常少,大多是为皇家贵族服务,记录皇家生活,但照片里的男子显然是名劳动者。

照片的确是一百四十年前的,是英国摄影师约翰·汤姆逊游中国的时候拍摄的。”网友赵先生向记者提出了不同观点。他说的会不会是真的?马渭源称,也很有可能。据了解,汤姆逊是最早的旅行摄影师之一,也是中国问题的专家。1862年,汤姆逊从故乡苏格兰出发,开始了他的亚洲之行,在马六甲海峡、印度、柬埔寨、泰国和中国等地拍摄照片。作为纪实摄影的先驱之一,汤姆逊的作品写实和生动地再现了当时北京、福建和广东地区的风景、人物、建筑、家居生活和街景,极具历史价值。但照片是不是他拍的?是不是在1874年拍的,还有待考证。

来源: 金陵晚报   编辑:薛珊

滨江新城新增三个新型公交站台方便市民候车
昨天,市民刘女士乘坐公交车到市政府西大门时发现,靖江网
北大商学院镇江总裁班“牵手”城南挖掘商机
北大纵横商学院江苏分院镇江总裁班学员日前组团来到我靖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