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年爱心接力 赣榆税务“爱心妈妈”诠释责任与大爱
新华网南京11月29日电(王天翊)1999年冬的某一天,在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一对年轻的母女正在家中一边吃饭一边聊着日常。母亲叫做陈霞,是赣榆县国税局的一名女税务干部,她的女儿在连云港赣榆高级中学读高三。这一天,她告诉妈妈,学校里不少成绩优异的学生因为家境贫寒,就要退学了,其中就有她同宿舍的同学。
那时候,她们没有想到,以这次对话为契机,一场由近百位女税官参与,跨越19年的爱心接力自此开始。19年里,总计308万元的捐款和物资被送到贫困孩子们的手中,284名贫困儿童和76名孤儿因此得到了读书的机会,190多名单亲家庭或留守家庭的孩子度过了充满关心和陪伴的童年,157名高中学子改变了辍学的命运,考上大学,走出乡村,迈向更广阔的世界。
对这些孩子来说,帮助了他们的人各不相同,但她们有个共同的称呼:“妈妈”。
一封倡议书 开启19年爱心接力
如今,54岁的陈霞在工作之余,仍然会和同事们聊起这些虽没有血缘维系,却让她牵肠挂肚的孩子们。19年如一日的善举,对她和同事们来说,也只不过是点点滴滴和孩子们相处时光的累积。让她感慨至深的是“这一年一年的,当年的活动居然被延续了下来”,还有就是当年她的倡议引发了这样大的效应。“就像一只小蝴蝶扇了扇翅膀,最后却引起了一场风暴。”陈霞说。
在赣榆,能考上赣榆高中,就是准大学生。来自农村或者困难家庭的女孩能考上,是特别不容易的。想到这些本应能考上大学,将来会有更好前途的优秀孩子有可能会为家计所迫辍学打工,陈霞很痛心。她来到学校看望女儿时,在饭点看到孩子们都去食堂吃饭了,几个贫困孩子却窝在宿舍里就着咸菜嚼煎饼。
“我没想到,他们甚至连饭都吃不起,每周带几张杂粮煎饼和一瓶咸菜去学校,那就是一周的伙食”。在连云港寒冷的冬季里,这些与自己女儿一般大的孩子就着咸菜,嚼着冷硬的饼填饱肚子的样子,深深刺痛了陈霞的心。回到单位后,陈霞发起了一份捐款倡议,“别让孩子们辍学,让她们过得好一点”,朴实的心愿得到52名国税局女税务干部的响应。那一年,第一笔6000元的捐款被送到3名贫困女生的手中,那一年,赣榆高级中学没有人辍学。
一声“妈妈” 是信赖也是责任
一次捐款,改变了3个孩子的人生轨迹。这让“爱心妈妈”们很是动容,有了把这份善举延续下去的念头。可要让这份朴实的感动落实成能够帮助更多人的行动,总要有人成为“领头雁”,承担起策划组织、引领大家的职责。这个人,叫李新敏。
同事们说,别看李新敏笑眯眯的,工作起来有种扎实劲儿,是全国税务系统的先进工作者。可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李新敏哪怕加班加点,也要策划好“爱心妈妈”活动。
在第二期捐资助学见面会上,看到孩子们都很拘谨,低着头一言不发,一位女税务干部亲切地招呼了声:“大家不要紧张,就像面对自己的妈妈一样。”听了她的话,一个女孩子却一下站了起来,低低说了句:“我没有妈妈。”后来大家才知道,这个女孩自幼失去母亲,甚至不知道和妈妈相处的感觉。李新敏她们的鼻子泛酸,把女孩搂在怀里,向她承诺“以后大家都是你的妈妈”。许久,女孩才眼含泪花,颤声叫了声“妈妈”。
李新敏说,许多“泪点低”的“妈妈”只要一说起这件事,至今还忍不住落泪。“妈妈”不是随便的称呼。这一声“妈妈”,代表孩子的信赖,也代表着我们对他们的承诺和责任。李新敏说:“要对得起孩子叫的这声‘妈妈’。”
在李新敏的带领下,“爱心妈妈”成立了爱心基金,在黑林镇组建起“春蕾班”,让50名贫困女童走进课堂。孩子们缺的不仅仅钱和物,更多的是他人的关爱。后来,每到周末或逢年过节,“爱心妈妈”都会把村里的留守儿童接到家中,像家人一样一起生活。
在点滴相处中,孩子们的一声声“妈妈”愈加亲昵自然。已经长大,远在他乡的男孩子写信回来,开头也会写道:“给妈妈”。
孙艺珍进入了赣榆县税务局工作时才21岁。她第一次跟着“爱心妈妈”去看望孩子们的时候,被孩子们一声“妈妈”叫懵了:“我才21岁啊,这声‘妈妈’叫得我又新鲜又别扭。”
可是,见证了“爱心妈妈”与孩子们相处的动人景象,孙艺珍又觉得这声“妈妈”是发自内心又十分珍贵的。在“爱心妈妈团”里,孙艺珍见证过一对感情堪比亲子的“母子”,那就是程付玲和她所帮助的一名自闭症孤儿。最初见面时,孩子站在角落里一言不发,几年后,却能亲昵的喊出“妈妈”,这是程付玲用几年的陪伴和关爱换来的转变。
孙艺珍说,这对“母子”有一个绰号,叫“小白熊”母子,那是因为有一次,程付玲带着孩子去商店买玩具,孩子选了一只小白熊,抬头就对她说:“小白熊像程妈妈,我晚上要搂着‘妈妈’睡觉。”孩子稚气的话语让程付玲心软,她也搂紧他说:“妈妈是小白熊,小乖是妈妈的熊宝宝。”
孙艺珍说,这些不经意间的情感流露总是最动人。“那时候,你不会再去在乎你的年龄,你是否是个母亲,面对孩子的呼唤,心中的温情让你情不自禁去回应他们。”
19年来,一代“爱心妈妈”老去了,又有一代代年轻“妈妈”加入进来。李新敏的女儿工作后,也跟随妈妈的脚步,成为了一名“爱心妈妈”。李新敏笑着说:“现在税务局上上下下全都加入了我们,有‘爱心爸爸’,还有很多‘90后’。我常想,现在不能叫“爸爸妈妈”了,得叫‘爱心哥哥’、‘爱心姐姐’才行。”
爱的温暖也在受到帮助的孩子们身上延续。曾经因贫困而不知鱼肉滋味,只知道“鸡蛋最好吃”的女孩,考上大学不久后就在志愿江苏平台注册成为志愿者,带领200多名勤工助学学子参与苏北大型志愿服务活动。如今,只要“爱心妈妈”举办义诊,她每年必来参加。还有许多身在他乡的孩子,年年不忘寄回书信,捐款捐物。正像一场由小小蝴蝶引起的温暖飓风,“爱心妈妈”们爱的接力还将继续传递下去。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