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科技专家在宁畅谈科技爱国 2018年有望发射空间站核心舱

25.10.2014  01:39

  中国江苏网10月24日讯(记者 许特达)今天下午,“弘扬科学道德践行‘三个倡导’奋力实现中国梦”江苏报告会在南京举行。会上邀请了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馆长钱永刚、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技术顾问戚发轫、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所长郭华东作了主题报告,让全场科技工作者受益匪浅。

  钱永刚首先作了题为《钱学森的科学报过精神》,通过回顾钱学森的生平事迹,歌颂了这位在我国航天事业初创时期,为中国航天事业和导弹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功勋。他也因此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的一座丰碑,成为中华民族100多年来,从衰弱、受人欺辱走向强盛的标志。他所展现的科学报国精神,永远激励后人为现实“两个一百年”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奉献出自己的力量。

  随后,戚发轫作了题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和载人航天精神》。他在报告中称,中国人的”飞天梦“由来已久,但适合中国的国情是,中国要使用载人飞船而不是航天飞机。因为航天飞机的性价比低,重复实用性较差,更为重要的是,以美国和俄罗斯为例,因航天飞机失事而牺牲的航天员已有几十人,安全性能堪忧。为此,中国选择载人飞船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决策。戚发轫在谈到载人航天精神时表示,一是发扬自力更生的精神,因为航天的核心技术各国都是保密的,从中国发展的情况来看,已经跻身世界前列;二是发扬爱国的精神,这不是大而空的话题,爱你的团队就是爱国的最好体现;三是在国家特别需要你的时候,你就应当拿出特别的姿态去奉献。只要具备这三点,中国的强国梦一定能实现。

  最后,郭华东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讲述了《遥感地球:服务国家,跻身国际》的内容。郭华东表示,遥感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农业、林业、地质、地理、海洋、水文、气象、测绘、环境保护和军事侦察等许多领域。特别是汶川地震之后,通过遥感技术,侦测到“SOS 700”的求救信号,并成功救出了700位受灾的村民。目前,中国关于遥感技术的论文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这也标志着遥感应用在中国有了质的飞跃。而中国的遥感技术已走出国门,服务于澳大利亚、巴西等国。此外,郭华东还借遥感技术,描述了江苏苏南和苏北近20年的发展变化。如2000年-2005年,南京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变化,然而,南京的“绿肺”紫金山正在一点一点的被蚕食,被建设中的“大南京”所包围。如何平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会后,戚发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现阶段,我国最需解决的问题是火箭运载能力。目前,我国长征二号F火箭载重是10吨,远远不能满足将来送空间站上太空的需求,因此,我国研制了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其最大运载量达20吨,翻了一番。不过,这还是不能满足运送空间站的需求,起码运载能力要达到80-100吨。因此,这不是一个人和某个单位能解决的事,需要举全国之力。”戚发轫表示,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成功发射,这是为我国第三期探月工作的关键技术做验证。“以往载人工程是从地球轨道再回到地球,展开这个实验的目的就是从地球轨道到月球轨道,再回到地球轨道,即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地球的话,要确保航空器不会燃毁。”戚发轫还透露,2016年“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就将发射升空,到时候,天舟货运飞船将与其对接。这将是突破和掌握航天员中期驻留、再生式生命保障以及货运飞船补加等空间站关键技术。戚发轫说,2020年前,我国将着力解决三大问题:一是载人飞船阶段(已完成);第二是四个关键技术,如重型运载火箭关键技术(目前已完成两个);三是预计到2018年发射空间站的核心舱,之后通过不断的交互对接,完成中国空间站的建设。”此外,记者还了解到,到今年年底,我国新的卫星发射中心——海南省文昌卫星发射中心有望竣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