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贸易”营运30年 昆山台企探寻发展新路径
中新社苏州6月2日电 (记者 杨程晨)驾车由昆山向城市周围的科技园区驶去,公路两侧带有台湾符号的企业厂房、农业试验区随处可见。众所周知,昆山——这座江苏省苏州市下辖、蝉联大陆百强县之首多年的小城,因台商聚集而在富饶的江南具有鲜明特色。
鸿海董事长郭台铭胞弟郭台强创立的正崴集团,在2004年于昆山锦溪镇设厂,目前已形成多期厂房的科技园,用人高峰期员工数可达近2万人。工作人员介绍,工厂代工生产的电子产品、模组远销日美,与特斯拉、谷歌、索尼等均有订单合作。
以该企业为例的台湾接单、大陆生产、销往海外“三角贸易”,是多数规模以上台企的经典营运模式。昆山成为30多年前台企开启这一模式的重要参与及见证者。
1990年,顺昌纺织进驻,成为该市的首家台资企业。此后,台企在昆山的发展成为该群体整体“西进”大陆潮的一大缩影。截至今年4月底,昆山累计批准台企达4903家、投资总额约593亿美元。
2013年初,国务院批复设立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开启两岸产业合作新模式。据5月举行的五年经验座谈会上介绍,该试验区新增台资项目597个、总投资58.6亿美元,大多集中在高新技术产业和金融服务业领域,投资企业包含友达光电、富士康、奇美电子等知名台湾品牌。
今年美国对华挑起贸易摩擦期间,以台积电为首的多家龙头台企负责人表示出对于代工产品销路的担忧。这一担忧一直困扰着这些在大陆长年打拼的台商。
制造业台企于大陆的发展是否存在新路径?
由北京市台联举办的海峡两岸媒体赴苏浙闽调研活动期间,正崴集团昆山科技园财务部副经理徐仁杰对中新社记者表示,大陆现在拥有完备的高新技术产业链,企业总部正在思考,产品应更广泛布局大陆科技企业。
“说不定几年后,公司简介幻灯片上所显示的合作企业就全是大陆公司了。”2010年就到昆山工作的徐仁杰说,和其它地方相较,昆山在对台资企业提供便利、政策指引等方面走在了最前面。
深化区设立五年来,昆山约85个涉及贸易、投资、金融、财税等领域的政策在试验区框架下得到实施。该市台办经济科科长曾竑皞告诉记者,85个具体政策与大陆今年2月推出“31条惠及台胞措施”的部分内容有相似之处。昆山在与台胞、台商分享大陆发展成果,提供台资企业与陆资企业同等待遇方面做到了“先行先试”。
他透露,昆山市政府专门针对“31条惠及台胞措施”正拟定进一步的实施细则,相关文件有望在6月份对外公布。
规模越做越大,人员结构的在地化是多数台企的共同目标之一。在正崴集团的科技园内,住宿区和工作区全部由走廊相连接,厂区提供给员工的运动、娱乐设施一应俱全。有工作人员调侃称:“员工可在园内生活数月不用出去”。
徐仁杰坦言,和很多人力密集型的陆企一样,优渥的硬件条件对缓解当前企业面临“用工难”压力,其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完)
编辑:顾名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