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4年 报刊亭有望重回无锡街头

29.05.2015  12:37

  相关方案正在制定中,预计设置122个报刊亭转变经营模式,或由第三方公司来经营

(图片来自网络)       无锡市规划局所做的《报刊便民点布点研究》:按市中心人口稠密区,一个点辐射800米-1000米范围进行设置,设置约122个报刊亭(图片来自网络)  

  2009年2月,无锡拆除报刊亭,这一举措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反响,现代快报曾就此做了连续报道。

  近日,现代快报记者从无锡市政府相关部门得到权威消息,离别了近4年的报刊亭有望重新回到无锡街头。

  “报刊亭是一个城市的文化风景线。”记者在采访中得知,由于众多无锡人对“恢复报刊亭”坚持不懈地呼吁,无锡市委市政府对此事非常重视。目前,无锡市规划、城管、市政和园林、交警等多个部门,已经开始了报刊亭的布点选址工作,相关方案正在制定中。

  1月17日,快报记者从无锡市政府副市长朱爱勋处得到证实,无锡重设报刊亭一事,已经进入调研征集各方意见阶段,不久的将来,无锡街道将再现全新的报刊亭。

  时隔4年,报刊亭要重回无锡街头

  2009年2月,无锡市政府作出了决定:关闭、拆除该市市区1241个报刊便民亭(棚、摊、点)。“拆报亭”这一决定,当时在全国引起一片哗然(2009年2月25日,快报曾做详细报道)。无锡之后,国内一些城市也先后开始了拆除报刊亭等整治措施,而新闻媒体每每报道这类新闻时,总会提及无锡这个“领头羊”。

  2012年4月,中央电视台《新闻1+1》在报道郑州“拆报亭”事件时,就曾提到“2009年,江苏无锡也以整治市容为由,拆除了1000多个报刊亭,导致市民买报困难重重”。

  在央视这档有关报刊亭整治的新闻专题节目中,主持人白岩松以自己的切身体会表示,他几乎每天都会去报刊亭买报,而这么多年来他最大的感受就是,报刊亭的这些业主除了卖报纸、杂志之外,很重要而且非常忙的一个功能就是给来来往往问路的人指路。在节目中,白岩松真情说道:“我觉得今天借这个机会,真想对他们疏导交通这么多年所做的无偿和免费的工作,说一声谢谢你们了,包括全国所有城市的报刊亭。

  而在无锡,从2009年2月至今,近4年时间,很多人都在默默关注并期待一件事:曾经的报刊亭能否在这个正在着力打造文化大市的城市重现,无锡能否重新点亮这条能体现无锡文明新风、人文情怀的风景线?关注归关注,可谁也不能确定他们的想法能够成为现实。

  但事情确实有了转机。去年12月,无锡邮政局局长祝张尧走进无锡“政风行风热线”,他在回答市民关心的热点问题时透露:“近几年,我们接到不少市民反映,街头没有报刊亭,买报不方便。这个问题已经引起政府相关部门的重视。目前,无锡市报刊亭的复建工作正在计划当中,不久之后,功能多样、样式新颖、设计时尚的报刊亭就会重新出现在锡城街头。

  无锡要在街头重设报刊亭了!这一消息让很多无锡人感到很振奋。日前,快报记者联系上无锡邮政局局长祝张尧,想就无锡重设报刊亭这一事情做进一步了解时,他告诉记者:“市里很重视,正在做方案,我们还没有拿到方案,等拿到方案后我们再沟通。

  初步规划,无锡或重设122个报刊亭

  采访期间,记者从多个渠道了解到,无锡之所以有望重设报刊亭,应该归功于众多无锡人在报亭被拆除后坚持不断的呼吁。前无锡市政协委员陆莲芬在2012年初的无锡“两会”上提出提案,希望早日恢复报刊亭,而更多的人是通过人民来信向政府反映自己的愿望。

  据悉,在接到不少呼吁重设报刊亭的人民来信后,江苏省委常委、无锡市委书记黄莉新对此非常重视,委派相关负责人组织相关部门,对重设报亭一事进行调研和征集各方意见。记者了解到,2012年11月,在无锡市政府组织下,无锡市规划局、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市政和园林局、公安局交巡警支队等多个部门举行了专题会议。

  “这事比较敏感,当时做(拆报亭)时也比较极端。”刚履新不久的无锡市规划局局长陆檬表示,目前他们确实已经在开始为无锡市区的重设报亭进行规划。陆檬说,目前正在进行的规划,还只是处于初步阶段,不过可以预见的是,新设的报刊亭,在硬件上应该会更多体现无锡元素,功能上会增加更多的便民内容,在布点上会进行综合考虑,在方便市民购买和减少对交通影响之间取得平衡。

  据了解,在目前由无锡市规划局所做的《无锡市报刊便民点布点研究》初步方案中,主要内容包括在无锡市建成区(面积300平方公里),设置约122个报亭。其中,北塘区约18个,崇安区约21个,南长区约15个,滨湖区约33个,锡山区约11个,惠山区约7个,新区约17个。

  对于这些报亭布点数量的考虑,主要是根据无锡市区人口稠密度,按一个布点辐射800米至1000米范围进行设置。会更多会考虑到对机场、火车站、汽车站、居住区、商业区、商业街、城市综合体等窗口地区以及人流集中区进行布点。这一规划方案,也参考了重庆、杭州、广州,以及英国、西班牙等国内外的报刊亭在布局、外形等方面的做法。一个城市的报刊亭,并不是单单售卖报刊杂志,而且还承担着资讯发布、公用电话、代缴功能、订票功能、信息查询、城市导游、广告宣传等服务内容的“文化亭”“便民亭”“多媒体亭”“宣传亭”……它是一个城市的文化符号、文明窗口、人文情怀的风景线。

  据介绍,目前,有关方面已经把初步方案提交给了无锡市委、市政府,并汇报了相关情况,进一步的规划方案还在制定中。

  政府部门:慎重选址,经营不走回头路

  针对报刊亭的选址,无锡市公安局交巡警支队支队长夏国喜告诉记者,如果说在路边设立一个报刊亭对当地交通一点影响都没有,这不实际。人气高的报刊亭往往都在人流密集的交通要道附近,夏国喜说,交警部门在选点问题上,最需要注意的是报亭建立后对周围交通的影响。

  “行道板宽度3米以下的地方,原则上就不能设置报刊亭。报刊亭的门不能朝马路的方向开,而要向内侧开。视线不好的地方,不能设报刊亭……”夏国喜告诉记者,如果只是卖报刊杂志,那么行人、非机动车停下来买报什么的,只会停留很少的时间,对当地交通的影响还是小的,但以前一些报刊亭的经营人员为了能多做生意,会超范围经营,甚至有的人还在报刊亭外面扩展设摊,这样一来,就会对周围交通产生很大的安全隐患。“这样的情况,在重设报刊亭的时候,肯定不会允许发生。

  无锡市市政和园林局局长吴燕敏表示,对于报刊亭的布点选择,他们最关心的除了报刊亭的设置对人行道板的质量安全不能有所影响外,还需考虑到道板下的管线布置等是否会受到影响,这些情况都需要综合考虑,报刊亭的重设,需要避免产生新的安全隐患。

  而在无锡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局长席永清看来,除了交通、道板等安全问题,他们考虑更多的还有报刊亭重设后的日常管理工作。

  2009年对报刊亭整治前,无锡市区的报刊亭主要是由邮政局、无锡日报报业集团经营,还有就是各地街道甚至是社居委等部门“批准”的报刊亭。承包经营者,多是当地的低收入群体,有些人为了缴纳每年数千元甚至上万元的报刊亭租金,不得不超范围经营或者在报亭外设摊经营。席永清说,这些现象,在当时确实给无锡的市容带来一定的影响。

  席永清告诉记者,报刊亭的经营,本身就是个带有公益性质的微利服务行业,如果完全按照市场经济模式在运营,那么很有可能再次回到老路上。所以这次报刊亭的重设,除了布点要科学合理外,对于经营模式的选择也要慎重,要对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综合考虑,其中最主要考虑的还是社会效益。席永清透露说,报刊亭最好能由国营公司或者第三方公司来经营,在这个前提下,再由他们招聘人员进行报刊亭的日常经营。“这样可以尽量避免由于过度逐利而导致报刊亭的‘名不副实’。

  在采访中,记者也了解到,对于无锡重设报刊亭的做法,有企业已经嗅到商机。已有企业主表示愿意出钱承包这些报刊亭,而且可以把这些报刊亭打造成现代化的多媒体报刊亭,也可以让这些报刊亭成为向低收入困难家庭人员提供岗位的公益性设施。作为“交换”,只要允许他们在这些报刊亭上进行商业广告宣传,他们会以这种经营性收入,来与报刊亭日常运营有可能形成的亏损进行贴补。

  无锡人说报亭:无锡需要这一文化风景

  在2012年初进行的无锡“两会”上,时任无锡市政协委员的陆莲芬专门提出提案,希望无锡能早日恢复报刊亭。

  “现在尤其是新建小区,要买到一份报刊杂志十分困难。”陆莲芬说,2009年初市政府为了纠正违法占道经营、整顿市容,拆除了市区的报刊亭,这在一定程度上制止了占道经营、改善了街道面貌,在一定程度上是必要的。但老百姓买不到报纸、中心城区找不到报刊亭,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而且那些报刊亭主,大多是无锡的就业困难群众,报刊亭是他们唯一或是最主要的经济来源,他们大部分都持有营业执照,关闭报刊亭会让这部分人丧失经济来源;另外,城市精神文明的建设也需要进一步发挥报刊亭的作用。

  陆莲芬认为,街头报刊亭不仅仅是卖报刊杂志的经营点,还是居民的朋友、游客眼中的城市风景,这次重设报刊亭,她希望在设计方面能体现无锡特色、传递文化信息,“适合老百姓的才是最好的。

  无锡市政协委员庄若江认为,针对违规报刊亭的整治,对于城市市容确实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在具体实施中,不能以不理性的一刀切做法对全部报刊亭一拆了之。“报刊亭是一个城市的文化风景,是一个城市的文明窗口。”庄若江建议,对于此次无锡重设报刊亭,一定要做好规划,布点一定要科学合理,后续的管理也要选择更符合报刊亭长期良性发展的模式。

  原南长区委书记、无锡市太湖文化研究会会长浦学坤认为,报刊亭虽小,但这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报刊亭的恢复,在一定程度上能满足市民的阅读要求,也能给一部分困难家庭多提供一个就业机会。浦学坤表示,一个城市的报刊亭运转的好坏,是一项务实的文化工程,除了能向市民提供精神食粮,也是向外界展示这个城市文化内涵的窗口。

  无锡日报报业集团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虽然报刊亭被拆后一部分报刊杂志转移到了便利店等地方售卖,但出于传统的购买习惯和便利性,到这些店里购买报纸的人数并不多,而一些自动售报机,出于安全等问题考虑,也只能大多安放在室内,吸引不了更多人来购买。作为一名人大代表,他也多次呼吁尽快在无锡恢复路边报刊亭。在他看来,报刊亭所承载的吸引、培养市民阅读习惯,向外界展示城市人文精神的社会效益,能给这个城市带来无法估量的财富。

  而对于由企业出资,通过报刊亭广告资源维护运营的模式,上述被访人员均表示可以一试,不过在这个过程中,最需要把握的是,首先要对这块资源进行公开招投标,同时在今后的运营中,不能像纯商业广告资源一样一味地追求经济利益,更要承担一定的公益广告等社会职能。

  时隔近4年,报刊亭有望重回无锡街头,对于这一万民关注的热点,负责组织、协调、调研此事的无锡市政府副市长朱爱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对于无锡重设报刊亭一事,只是进入调研和征集各方意见阶段,政府一定会考虑多方面因素,尽早拿出一个科学、合理和可持续的方案。

  现代快报记者 金辰 薛晟

编辑: 廉昕朦、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