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罗志军书记就2016年度省级重大项目投资作出重要批示
2016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推动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及早安排和全力实施好年度重大项目,对于我省遵循习总书记“迈上新台阶、建设新江苏”的目标定位,主动把握和积极适应新常态,在调整转型中保持经济持续稳健发展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委从9月份开始就组织2016年省重大项目投资计划编制工作,在全面回顾2015年重大项目建设推进情况,认真调研分析并充分征求各地及省行业主管部门意见的基础上,拟制了2016年省重大项目投资计划安排草案。日前,省委罗志军书记在我委报呈的《2016年省重大项目投资计划安排情况的汇报》上作出重要批示,他指出,明年重大项目安排符合中央和省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望切实加强跟踪协调,早见成效,为结构性改革增加动力,为完成“十三五”开局各项任务奠定良好基础。
2016年我省仍计划安排省级重大项目220个,其中实施项目200个,储备项目20个。200个实施项目总投资2.4万亿元,年度计划投资5000亿元,与上年相比稳中有升;20个储备项目总投资3630亿元,项目平均投资规模超过180亿元。200个实施项目中,重大基础设施项目60个,重大产业项目120个、重大民生项目20个。总的看来,项目安排呈现“五个增多”的突出亮点:
一是新列实施项目增多。200个实施项目中,结转实施项目96个,主要为投资体量大、建设周期长的重大基础设施、民生保障体系项目;新列实施项目104个,较去年增加10个,远高于历史水平,其中85个为产业项目,占120个产业项目数的71%。85个项目绝大多数为适应市场需求、抢抓发展机遇的条件成熟项目,其建设周期短、投资见效快,很多项目明年开工即进入施工高峰期,新的投资增长动力将为经济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二是协同联动项目增多。200个实施项目中,苏中跨江发展和苏南调整转型等区域联动项目显著增多。重大项目区域布局梯度转移,显示长江经济带、沿海开发等战略初见成效,苏南转型引领、苏中辐射带动、苏北积极跟进的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加快形成,投资和经济发展的回旋空间进一步拓展。
三是多元合作项目增多。120个产业项目中,与中科院、中医科学院等中央科研单位合作项目5个,与中航、中船等央企合作项目14个,与华为、百度等知名民企合作项目15个,对接工业制造4.0等世界先进制造和总部经济等国际高端服务发展方向与德国、美国、日本、以色列等外企合作项目15个,省属国企与社保基金合作项目1个。其中PPP模式合作项目9个。这45个项目,通过合作新模式整合国内外高端资源,促进各方管理、技术、智力优势互补,将加快新业态培育发展,为我省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
四是高端引领项目增多。120个产业项目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项目99个,占产业项目的83%,其中飞机、海工、核电等高端装备和碳纤维、石墨烯、光电薄膜等新材料项目20个,芯片、精细化工等补缺国内弱势行业项目17个,研发试验、智能科创、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服务、信息服务项目21个。这批项目引领或紧跟世界产业发展趋势,积极抢占行业发展制高点,显示新技术产业化、新业态规模化步伐加快,是释放发展潜力、孕育新增长点的重要抓手。
五是融合发展项目增多。120个产业项目中,航空航海隐形涂料、耐高温合金、高模低密碳纤维、高强防弹玻璃、集成信息装备、潜艇发电机等军用技术延伸至民用领域项目6个,高强差别化纤维、应急救援装备、特种安检装备等民用技术提升至军用领域项目4个。军民融合发展项目较往年爆发式增长,显示军地结合、协同互动步伐加快,部分企业积极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率先加强产品供给侧改革调整,通过调整产品性能和拓展应用范围,将为市场创造新供给,拓展新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