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报道获得2014年度南京新闻奖
关注古城绿色生态建设感受历史的生动和鲜活
本报2014年10月24日A07版的《寻找南京街巷中的古树》相关报道
江南时报讯(记者江南)2014年度南京新闻奖近日揭晓。经过评选,江南时报记者徐昇采写的《寻找南京街巷中的古树》获得南京新闻奖。 南京是全国知名的人文绿都。古树名木作为南京悠久历史与深厚文化的有机组成,记录着南京历史的沧桑巨变,并且与一定的历史阶段、名人轶事相联系,让千百年后的我们仍然能有幸从其中领悟到真正的一脉相承的历史文化真谛。 保护古树就是保护这些古老而珍贵的基因库,为了展示南京丰厚的绿色资源和生态美,唤起人们护绿、爱绿意识,为此,本报从2014年10月起策划《寻找南京街巷中的古树》系列报道,选取南京最具特色和人文典故的树种,深入街巷、郊县村落、文博场馆、景区、民居。记者探访全市最具代表性的“树王”,并挖掘了中山陵永慕庐百年皂荚等新发现的绿古董,共采写了12篇稿件。该组系列报道反映了古城南京绿色、环保、生机勃勃的形象,以全新的角度和视野激发更多人爱绿、关心身边的绿色环境,体现人与古树共生共荣的关系。 “感受历史的生动和鲜活。”这是人们对古树名木的直观感受。该组系列报道既写了溧水千年古银杏、高淳300岁重阳木、铁心桥龙泉寺千年唐梅等单棵树,又写了群体树,为南京描绘一幅古树地图,方便市民观赏,激发全社会共同呵护绿古董。其中,《最老黄杨200岁住在姚鼐故居》、《南京建都时就种下了这棵银杏树1800多岁,相传为孙权母亲所栽》、《南京千年六朝松长在东南大学 相传1500多年前梁武帝亲手种植》等多篇稿件引起社会高度关注。多家网站转载本报该组报道,并做成专题。同时,本报还开通寻找古树名木热线,引起一股寻树热潮,南京市乃至江苏省的不少读者纷纷来电,提供家门口的古树线索,为园林部门的古树名木普查工作提供帮助。 南京新闻奖一年一评,旨在表彰各媒体在宣传南京方面所取得的优异成果。据了解,此次获奖的20篇作品的新闻单位,包括人民日报江苏分社、新华社江苏分社、光明日报江苏记者站、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江苏记者站、中央电视台江苏记者站等中央媒体,省、市媒体,以及外宣媒体。
编辑: 项贤军、王瑶